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美日韩“三角同盟”是“军事凯恩斯主义”的复活

时间:2010-12-15 12:55   来源:世界知识

  

  12月3日,日本和美国开始为期8天、迄今规模最大的联合军事演习。 图为日美官兵在驻日美国海军佐世保基地举行基地警备训练开幕式。新华社/共同社

  卡莱茨基是最早研究经济周期和商业循环问题的经济学家之一。二战期间,卡莱茨基流亡英国,先后在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任教。卡莱茨基当时用“军事凯恩斯主义”这个新词,来解释纳粹德国在克服“大萧条”和实现“充分就业”方面所取得的成功。他认为,希特勒重新武装德国,目的是为了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而不是出于什么经济原因。但是,希特勒的政策是由政府支持武器生产,因而得到了德国工业家们的认可和支持。卡莱茨基认为,从理论上说,政府在军火生产方面的支出加强了制造业,增加了工人收入,对普通消费者支出也产生了“倍增效应”,这些都符合“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原则。与此同时,常备军的扩大,使得军队成为“最后的雇主”,可吸收大量缺乏生产技能的年轻人,从而解决了就业问题。此外,政府和企业为研发新的武器系统,必须增加科研经费,建设新的基础设施,并产生新的技术。

  多年来,“军事凯恩斯主义”这个词已很少有人使用,几乎被彻底遗忘,但近来这个词又复活了。有经济学家指出,美国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依赖“军事凯恩斯主义”,即通过政府对军队和武器的支出,来促进经济增长。美国所发明的许多新技术,如喷气式发动机、核能、芯片及互联网等,最初也的确都是军事项目,可说是“军事凯恩斯主义”的正面成果。但“军事凯恩斯主义”所促成的经济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是虚假的,因为美国生产了大量对社会无用的产品,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军事凯恩斯主义”是世界和平的一大威胁,它使美国在海外没完没了地进行战争。然而,美国目前的政治体系,已经无力扭转这种局面。美国军事工业过于强大,以至于无论在任何时期,总能得到政治家们的足够支持。

  由此观之,美日韩“三角同盟”也可说是一种“军事凯恩斯主义”。东亚地区局势紧张,对美国有利。美国可以继续在日韩比较安稳地驻军,日韩也必须向美国支付更多的驻军费。此外,整个东亚地区财力相对充裕,相关各方有能力出资购买美国的武器。一句话,在美国,“军事凯恩斯主义”一直存在,且一直在发展,而复活的仅仅是“军事凯恩斯主义”这个词。(作者:宿景祥)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国际新闻 军事新闻  科技新闻

编辑:许莉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