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牌男子讲述:半年在同一地点碰见该行乞人数十次
午先生(化名)对媒体表示,最初注意到行乞者是在2017年春节期间,他路过小寨天桥时,看见一名老妪跪在天桥上乞讨,当时气温比较低,老人被冻得瑟瑟发抖。出于同情,午先生给了老人100元。后因为工作关系,午先生经常路过小寨,半年期间,午先生在天桥上遇到该乞丐数十次。
6月18日,午先生再次途径小寨天桥,发现这名老妪依然跪在天桥上行乞,午先生决定揭露这名乞丐的骗局。午先生找来一张纸,在上面写上了“职业乞丐”四个大字,提示市民不要上当受骗。午先生说:“我这样写,一方面是想提醒其他路过的人,另一方面考虑说的方式太直接,容易起争执,不如写下来好,让路人自行领会其中含义。”
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午先生并未与行乞者发生任何冲突,但也没有路人给行乞者施舍。就在午先生准备收拾牌子,回单位继续手头工作时,一名年轻女士看到午先生手里“职业乞丐”的牌子后,仍然给该乞丐1元钱。在收到这一元钱之后,天桥上不远处跪着的另外一名行乞者走近午先生,招呼午先生身边的行乞者收拾回家。
职业乞丐也“赶集” 重点商圈到处都有行乞人
不久前,记者对西安市的重点商圈进行了再次走访。6月23日中午1时许,在小寨天桥上,午先生举牌举报的行乞老妪仍然跪在小寨天桥北侧,左手平放在地上并告诉行人自己手有残疾。有人给她施舍后她立即将碗里的钱拾起并攥在左手中,揣入身旁粉色的布袋子里,面前的碗里永远只有几颗零散的硬币。
而在鼓楼广场,一位白发的老太太背着一只黑色的大布袋子,在记者观察的20分钟内,老太太向坐在广场的每一个人都伸出了塑料碗,拿到钱后转身就走,拿不到钱便会把手里的塑料碗晃一晃,向没有给钱的人再次乞讨,平均每个人面前停留的时间不会超过15秒,钟鼓楼广场几乎有1/3的人对其进行了施舍,老太太的收入约有20多元。
但在鼓楼广场歇脚的谢女士则拒绝向乞丐施舍,僵持了约十几秒以后,乞丐把乞讨的塑料碗伸向了别人。谢女士表示,自己以前还愿意向乞丐进行施舍,但自己被骗了几次以后,自己心肠也硬了。“有一次在北大街,我给一个‘残疾’乞丐5元钱,下午下班的时候,我眼睁睁看着他换了一条裤子从地上站了起来,自那以后不管真假,我一律不给钱。”
[责任编辑: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