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直面公众质疑方显治霾担当
对于雾霾天气的预警,不能只停留在雾霾爆表后,向市民发布应急预警通知的层面上。政府部门应对空气质量变化保持高度“敏感”。
1月5日,中国科学院气象学博士后李汀在微博发文,指出1月4日山西临汾二氧化硫浓度一度达每立方米1303微克,严重超标。临汾环保部门1月9日终于作出回应,经初步排查,临汾市二氧化硫指数超标主要有居民燃用散煤和工业燃煤排放,以及地理地貌导致二氧化硫不易扩散等三个方面的原因。(澎湃新闻网1月9日)
二氧化硫、PM2.5值双爆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年的雾都伦敦。面对如此严重的空气污染状况,临汾方面未向及时向市民发布预警,已是第一重不当,姗姗来迟的回应未能化解所有疑问,则是第二重不当。
临汾瞬间“蹿红”给人一种错觉:该市的二氧化硫浓度是突然升高的。但事实并非如此。环保部督查组在对临汾市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情况专项督查时就发现,2016年10月1日至11月25日,临汾市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与2015年同期相比上升了209%。就在半个月前的12月19日,山西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还向临汾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应对重污染天气7号调度令,要求“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保障公众健康”。可见,二氧化硫浓度升高绝非突发事件。临汾环保部门在回应中称,环保部门开展了劣质煤、劣质焦专项整治,并对污染企业进行了对标改造。这些措施却并未能减少二氧化硫的含量,问题到底出在哪?是脉没把准,还是存在偷排现象?
在空气污染常态化的大背景下,临汾空气二氧化硫含量的升高及当地政府的应对乏力,已然构成了防霾、治霾的失职。
[责任编辑: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