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理论是组员们每日必学的内容,但大多晦涩拗口、难记易忘,小组便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来安排背诵内容和时间。
以东汉张仲景的著作《金匮要略》为例,在学习安排表上,记者看到,第一天背诵的内容,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将至少循环背诵4次,根据这个曲线设计,将最大程度减少遗忘;在专业学习上,他们将各门课程学习计划汇成表格,根据每章节内容,安排小组成员轮流出题练习。为提高效率,出卷人提前将所考知识点从书本中找出理论依据,并标注页码。
据不完全统计,“不弃疗”小组共整理学习资料783份,达300多万字,垒起来有2米多高!大三下学期的期末考试,大部分组员专业成绩都达到90分以上。2016年,“不弃疗”小组全体成员参加考研,全部上了录取分数线。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生工作处做过一次调查——为何加入双惟班?最多的答案是:因为双惟班里有一群优秀的人,他们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同这样一群人在一起,可以共同成长进步。“双惟班不只是一个坚持晨跑的团体,更是一个特别会学习的团队,自创建以来,共有267人考取硕士,18人考取博士。”双惟班指导教师、学工处处长温泉说。
“教育的进程是从他控向自控的转换,教育的双方要完成角色的转变。双惟班‘学为先’的理念,就体现了教育的这一转换功能。顺利完成这一转换阶段的学生进入社会后,可以通过自我教育来实现知识积累,通过自我管理来约束反道德行为,通过自我激励来应对挫折缓解压力,通过自我提高来承担社会重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许燕教授分析道。
不啻一粒“火种”
“好学生不是全能的人,是全面发展的人”
刘红宁的办公室里珍藏着一件特殊的礼物——一只放有36根火柴的火柴盒,这是第一届双惟班本科生毕业时送给他的。36根火柴,代表36名双惟班的学生,寓意双惟班的老师点燃了他们内心的火种,激发了他们成才的动力。
[责任编辑: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