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跑步能学到啥?”
“不就是晨跑吗?又是拥抱又是鼓掌,有必要这么狂热吗?”
“双惟班学生肯定被洗脑了……”
“过了最初的兴奋与激情,每天例行晨跑、晨读、晨播报,以及周末活动,一两个月甚至半年下来,也未见比其他同学长进多少。”双惟班的学生自己也开始怀疑坚持的价值与意义。对于开办双惟班的一些理念,有的老师起初也不太接受,总觉着这是“小火慢炖”,激励效果不如评优评先来得直接。
面对质疑,刘红宁坚持己见:“当前,不少大学生存在浮躁情绪,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灰心丧气、自暴自弃。晨跑看似简单枯燥,却在健壮体魄的同时,磨炼出了坚韧的意志。”他认为,通过晨跑、晨读、晨播报、周末活动等“坚持类”训练,可以引导学生磨炼意志。
自双惟班创办就担任班主任的刘红宁有他自己的获得感:获得初级“双惟”学子证书的人数由2010年的140名增至2016年的264名,中级从101名增至109名,高级从51名增至88名。
“跑步,既是锤炼学生意志力的过程,也是遴选学生的过程。淘汰的未必是沙子,但留下的可能成金子。”副校长左铮云如此认为。
对于那些因种种原因没能坚持到最后,又想“改过自新”的学生,双惟班接纳他们为“编外学员”,可以参与双惟班活动。
“天太冷,定了三个闹钟叫醒都没起来。即便已经‘出局’,但我并不想离开这个集体。”科技学院2014级学生朱伟伟,现在就是个“编外”,像他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问及“既然被淘汰了为什么还在坚持?”朱伟伟告诉记者,接受现实并且坚持理想也是一种能力。
“双惟班就是这样让人‘又爱又恨’,加入了难免辛苦4年,但不加入会后悔一辈子。”丁兆辉感慨。
[责任编辑: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