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二本院校的“无奈”之举
“素质教育不是搞精英俱乐部”
“紧急集合”的哨子声,震天响的呼号声,铿锵有力的脚步声……
10月9日,星期日,早上6时30分,江西中医药大学湾里校区实验大楼前,已是人头攒动。当天是2016级1610名“双惟”实践班新生的第一次晨跑。
2016级中医学专业研究生、2011级双惟班1队学生刘锋也加入晨跑行列。一年前的5月,他与66名同学在该校第六期“双惟”学子证书授予仪式上获得高级“双惟”学子证书。这意味着,自2011年10月加入双惟班以来,在校期间每天的晨跑他几乎都未落下。
“有太多的困难和理由放弃,但终于挺下来了!”回首双惟班的磨砺之路,刘锋感慨万千:寒冬清晨从温暖被窝起床时的挣扎,酷暑高温难耐全身湿透的烦躁,因不被理解而遭遇的冷嘲热讽,第一次周末活动自我介绍时怯场、忘词、表情僵硬的尴尬……
目前虽已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但晨跑已是刘锋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在双惟班的收获,不只是数年如一日晨跑锤炼出的体魄和毅力,更有思想素质、意志品质等方面的提高,为未来的学习和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双惟班始创于2006年10月。“最初我们也是想仿照有的大学,选高考分数高的学生单独组成一个精英班,开小灶提供特殊的资源,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成长。”江西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刘红宁回顾办班初衷时说,“酝酿过程中我们也在反思一个问题:学校费了很大劲培养的优秀学生,毕业以后的表现不一定很优秀。相反,有些在学校表现一般的学生,后来很成功。”
[责任编辑: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