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手段多样有效
实际上也不难防范。目前已有银行在现有识别手段的基础上,增加人像照片自动比对功能,把现场采集的人像照片和身份证照片进行自动比对,准确率相当高。而更有效的办法应是从源头上做到:身份证挂失即失效。随着实名制的广泛实行和社会网络的进步,随处可见的身份证读卡器大都可以与公安机关的管理系统联网。如果在读卡过程中,能通过搜索比对,直接确认证件是否能够有效使用,则能给各方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此外,通过建立丢失、被盗居民身份证信息管理系统,直接比对身份证有效期限的匹配度,就可方便金融、电信行业等机构迅速发现持卡者是否存在冒用行为。当然,这一系统的建成,离不开公众在发现身份证丢失后,及时向警方挂失的行为。实现人证合一需依赖技术进步
要实现人证合一
归根到底需要依赖技术的进步
无论是信息联网、数据库的建立,还是目前我国已经开展的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工作,只有用新技术打破信息壁垒,才能真正保障公众的权益不受非法侵害。
于当前,身份证管理的技术手段,还不能做到挂失的身份证不被使用。公安部门和银行、通讯部门之间虽然会共享数据,但总有滞后性,无法做到即时共享。那么,在共享数据系统升级之前,如何保证不被冒用,需要银行在加强柜面审核的同时,辅之于相关的技术措施。而这需要银行自担风险的倒逼。因此,必须明确,凡被冒用身份证办理账户,一切后果,应由银行承担。
[责任编辑: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