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大陆  >   社会

开业登《新闻联播》 揭秘改革开放后首家合资西餐厅

2016年09月20日 08:44:49  来源:北京晨报
字号:    

  埃菲尔铁塔模型是唯一纪念品

  中国厨师在法国学习期间没有工资,每月只有100法郎。单春卫告诉记者,当时在巴黎理一次发90法郎,喝一瓶水7法郎,抽一盒烟10法郎。“有个厨师会点儿理发的手艺,就由他给我们简单地理发。”平时休息时,驻地大门反锁,厨师们都在驻地写学习笔记。大家偶尔会利用很少的空闲时间,排队去参观巴黎的名胜古迹,但出门也舍不得坐地铁,比如去参观巴黎圣母院,大家沿着塞纳河走了几公里路。

  “有一次马克西姆餐厅的设计师请中国厨师去他的庄园,给来宾做牛肉馅饼和牛肉饺子,来宾都很高兴,习惯性地要给小费。但我们明文规定不许收。”后来小费被热情的法国人送到了驻地,领队坚持不收,最后折中的办法就是:送给每位厨师一个埃菲尔铁塔模型。这几乎是所有中国厨师出国三个月带回的唯一纪念品。

  马克西姆打开中国西餐大门

  1983年8月9日,“厨师留学生”一行人登上回国的飞机,这时距离北京餐厅开业只剩下一个多月。9月中旬,从巴黎来到北京“援助”的8位法国厨师就位,“师徒”在北京马克西姆相聚。“法国方面对北京的马克西姆餐厅十分重视,派来了厨师长、金牌服务员等,连收银员、衣帽间的服务员都是法国人。”

  马克西姆餐厅来到中国、来到北京,在很多人看来也许只是一家高级餐馆给当时国人的味蕾带来了不同的体验。但在单春卫看来,马克西姆的到来,中国厨师能到法国学习西餐制作,为后来中国的发展、承接多项大型活动、赛事、会议开启了先河、打下了基础。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到后来的世界妇女大会、2008年奥运会、APEC会议,单春卫都参与其中。

  改革开放之初,北京几乎没有西餐餐具。在去巴黎学习前,单春卫和同事拿着从巴黎空运而来的一套餐具作为样本,到处寻找可以制作的厂家。他们先找到前门的景德镇陶瓷店,但因盘子胎太厚做不了,最后又找到珠市口的湖南醴陵陶瓷店,厂家才答应承接。当时北京也没有厂家能做红酒杯,正好崇文门饭店对面的崇文第二旅馆正在举办玻璃器皿展览会,一家承德的玻璃杯厂答应可以用人工吹制的方法制作。这个厂家也因此成了中国制作西餐酒具的“鼻祖”,从濒临倒闭变得生意红火起来。

[责任编辑: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