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夏洁心情一样纠结的老师不在少数。“节前要送礼的家长挺多的。”省城一所小学的张老师说,家长送礼都是有目的的,比如给孩子安排好座位、让孩子当班干部等。尽管礼物不算贵重,如鲜花、巧克力、二三百元的购物卡等,但“吃人嘴短、拿人手软”,面对家长的请求很难处理。
“收了礼物就对某个孩子特殊照顾,就算我们愿意,其他学生和家长也会有意见的。”张老师说,有时实在推托不了,她会选择给送礼家长的学生买书或学习用品,悄悄送给学生或家长,用这种方式将礼物还回去。
论文工作都想让老师帮忙
在幼儿园和中小学,为给不给老师送礼操心的是家长,在大学校园,操心的则更多的是学生自己。
“送礼真是个头疼的事,第一次给老师送礼是跟着师哥师姐,但仍然觉得不舒服。”在省城一所高校读研三的李小飞说,她的导师为人严肃,平时交流比较少,她从没想过让老师帮忙介绍工作或者发论文,但是博士师哥师姐就不一样了。博士不发论文就毕不了业,师哥师姐还想让导师帮忙发表论文或给推荐个工作,都特别舍得送,去年七个人一次送出了3000多元钱的礼,平均下来,一人400多元。
这次又到教师节,一周前李小飞就开始多方请教送礼之事。“不能每年都送一样的,去年买了一大束鲜花、一篮水果、一箱山鸡蛋,还有鲜奶、烟等,今年该送什么,现在还没得出个一致意见,看来得明天聚在一起现商量了。”
[ 责任编辑:张晓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