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让王瑞强感到陌生,“发展得太快了。”相反,盘桓于整个北京城的地下管网让他倍感亲切,“四通八达的网络就是另一个地下世界。排水管最粗的地方,可以开过一辆大卡车,最细的地方可能只有胳膊那么粗。”加上供水管网、通信电缆、供热管道、地铁线路……北京的“地下城”,错综复杂的程度难以想象。
“蓄水式”立交桥
1998年就有专家提出“下沉路段排水是最大隐患”
下沉式立交桥变成了隐匿的杀手。
7月31日,王瑞强和工友们守候在永定门桥下,随时准备排水抽水。“7月21日那天,司机开车过来,从高处看,这里与路面平齐,以为只是少量积水,一般人就会猛踩油门,想着一下冲过去,其实这里蓄水已经有一两米了,开进来肯定被淹,只能等待援救。”
北京市水务局公布的《城市主要积水点分布》显示,在“7·21”特大暴雨灾害中,北京市共出现29处主要积水点,其中22处在立交桥。广渠门桥、莲花桥、金安桥、双营桥、五路居桥积水均导致交通中断,排水时间多在10个小时以上。
据北京市排水集团公布的信息,目前,北京共有78座下沉式立交桥,其中40多座分布在二、三、四环沿线。五成以上的设计排水能力为1~2年一遇,仅能抵抗35毫米/小时的降雨;一成地区(奥林匹克公园等地)的设计标准为5年一遇,能抵抗60毫米/小时的降雨;有20座设有排水泵站,其设计排水能力为2~3年一遇,能够抵御40~45毫米/小时的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