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村民打听到,“赵家庄有个赵老师讲课讲得好”,拿着一筐鸡蛋,刚摘的玉米、豆角来请先生。赵家庄联办小学、西岸小学、刘家坪联办小学、胡塔梁村小学、下观音堂村小学、李台村小学……他的整个教师生涯就是在附近几个村子里来来回回,如是度过。“最多的时候,一个班有53个学生,最少的时候只有4个。即便是4个学生,也得分两个年级讲课。”
他说,去的最远的村子是观音堂乡的李台村,距离赵家庄30多里,骑自行车要近三个小时。那时候,他每周五放学回到在赵家庄的家里,周日下午又骑车回李台村的教学点。在那一待就是六年,没有误过一天课。
以至于他的大儿子赵东波至今能想起的,总是父亲蹬着自行车来去匆匆的背影。“他和学生待的时间比我们还多。”
1998年冬天罕见的大雪降临河北,雪封了山。刚好是一个周末,赵石锤心想着,明天雪能小点吧。没想到,周一一大早,雪下得更紧了。自行车是没法骑了,再不出发就得误了课。他到外面拾了跟木棍,扭头回家拿起包就往雪地里走。
雪已经盖过膝盖,三十里的山路连一个歇脚的地方都没有,天地一片白,一片茫然。那样窄的羊肠小道,旁边就是深不见底的山谷,赵石锤已经想不起来他是怎么样一步一步挪到学校的。
村民们没想到这样的天气老师还会来上课。他一户一户敲开学生的家门,召集他们上课去。赵石锤说,他永远都记得村民脸上的意外和感动,“山里的孩子上学本来就不易,如果作为老师都随便不来上课,在学生心中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我想让孩子们知道,上学是天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