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盘点旅游业发展硬伤:逢假人满为患 票价重负难堪

时间:2012-04-24 16:32  来源:光明日报

  无论对个人还是对一个城市,旅游在今天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资料显示,城镇居民旅游花费占其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多年稳定在10%左右。截至去年底,共有30个省(市、自治区)将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或龙头产业。

  “景区价格不断上涨,服务水平却没见有太大提高。”——这样的抱怨让旅游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同时,也面临着服务上水平的诉求与挑战。

  由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2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指出,我国旅游业进入大众化的全面发展阶段,旅游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趋势更加明显,现有的旅游产品和经营模式都难以适应市场新的需要。而旅游部门的工作也习惯于将团队旅游作为工作重点,面向散客的公共服务仍然比较欠缺,散客服务体系仍需加强。

  “中国旅游业的重点仍是大众旅游。无论是应对哪个市场的何种类型的产品,企业都要提供符合相应标准的服务,都要正当经营。诚信应当是一条道德底线,不应当因产品档次的不同而不同。”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广瑞指出,政府要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角度出发,不断鼓励和支持旅游行业为满足普通大众的旅游需求而努力,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和条件去参与旅游,获得旅游的体验。他建议,对一些盈利比较低的大众旅游产品,例如城市的一日游等,应当给予政策或财政上的支持。

  “当前的旅游已经不是单纯地跟着旅行社游山玩水,随着散客自助游的普及,旅游涉及餐饮、住宿、交通等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面临着加快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挑战,同时对违规行为的监管难度也越来越大。”张凌云认为。

  “某种程度上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制约了旅游服务水平的提升。以三亚为例,去那里的游客大都文化水平较高、财富实力较丰厚,他们需要享受到至少不低于平常的生活质量。但客观说,三亚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处于农业化后期、工业化前期阶段,城市的管理水平、当地民众的文化诚信水平都与游客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张凌云说。

分享到:
编辑:张晓静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