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设备“消化”不了中餐馆油污
2004年,他进口了一台设备,装到朋友的餐馆,谁知处理过的污水居然不达标。环保部门专家分析认为,这可能是中西餐饮习惯和烹饪方法不同造成的:中餐比西餐用油量要多得多,废水中的含油量太高了。
黄浩有点兴奋:进口设备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不正是市场的空白吗?他马上联系多家高校攻关。几个月之后,设备研制出来了,但每套造价高达10多万元,是进口的两倍多,加上日常维护成本高,没有市场价值。
不少知情的朋友好意劝他,这种设备研发难度大,全世界都没有,还不知道将来能不能卖出去,何苦花这多冤枉钱?但他不听。
跟高校专家教授沟通多了,黄浩学到了不少专业知识。高校攻关不成,他萌生了自己组织团队搞研发的想法:手头有2000万,一年花200万,可以搞10年!就这样,9位高校的博士、硕士和两位高级工程师,陆续被他招至麾下,他自己则甘当“小工”。
黄浩清楚地记得,2007年冬天,武汉杂技厅小蓝鲸酒楼安装他的试验设备时,安装工怎么也装不上去。最后,是他自己跳进污水池里,忙了几个小时才罢休。装完之后,双脚已经冻得没了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