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一大早,“长枪短炮”对准了辽宁铁岭中级人民法院门口。镜头下,走出警车的杨一民变了样子:金丝眼镜换成了黑色平板眼镜,头发短了,白了很多,身穿囚服,容貌憔悴。作为原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他是足球腐败案这一批出庭人员中级别最高的官员,因而备受瞩目。
出生在安徽蚌埠的杨一民曾是安徽省足球二队的替补守门员,1978年进入北京体育大学,读完研究生,担任过北体大足球教研室副主任。当中国掀起足球热时,他成为一名研究人员,并在1993年以国家队助理教练的身份参与了世界杯预选赛。中国足球改革和职业联赛兴起后,杨一民于1995年被借调到足管中心,历任中国足协技术部主任、联赛部主任,最终成为足协副主席和足管中心副主任。其间,他所在部门职能涉及到联赛、技术、国家队、女足、裁判、注册和青少年足球等诸多领域。
杨一民平时爱发表学术文章,喜欢给人上课,这当然同他的专业研究和学校背景有关。当然,作为足协从“业务骨干”中提拔上来的副主席,杨一民在业务上有绝对的发言权。早在1998年,他就是亚足联技术委员会委员,2002年至2010年被捕之前,他是亚足联竞赛委员会委员。
杨一民喜欢说格言名句,像个“文化人”。就是这个“文化人”,被检察机关指控在1997年初至2009年12月间,利用职务之便,为有关单位或个人谋取足球裁判员任职等方面的利益,先后40余次收受了20余个单位或个人的财物,折合人民币共计125.4万元。
1997年,那时杨一民刚刚进入足管中心两年,是什么让他的蜕变如此迅速?
面对电视镜头,杨一民说:“最早俱乐部送三百五百,我都给人退回去,后来足球圈里把这个传出去,说杨一民不太愿意收人钱。再后来熟悉的人送,我也就收了。”在职业足球这个巨大的名利场中,任何意志稍有一点不坚定的人都难以把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