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谋生,夫妇俩从河南周口的老家,来到厦门打工,租住在蔡塘。56岁的夏玉同天天和20多岁的小伙子在工地上抢活。老夏的腰曾动过手术,每天回家都疼得吃不下几口饭,但是在老板面前,他总是咬牙表现得更卖力些,经常干到低血糖发晕。“想想孙子,就挺过来了。”王红英幽幽地说。
“没工夫打扫屋子。”王红英很不好意思地请我们进屋,房间里弥漫着一股霉臭气息,“奶粉刚吃完了,钱又不够,孩儿老喝粥饿得慌。”由于经济拮据,他们只能买圣元奶粉给孙子,小孙子吃得津津有味,每次都嫌不够。
没吃饱的何尝只有孩子。桌子上摆着祖孙刚要吃的配菜:一碟花生米,一碟西红柿炒洋葱,这两道菜,他们要留到晚餐才敢吃完。“我……我们想得开。”王红英从脸上挤出了一丝纹,她想笑,眼里却噙着泪。(海峡导报 记者 吴勇义 朱黄 沈威)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两岸新闻 台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