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校长撑腰体”并非空穴来风。它来源于北大校友创业联合会秘书长杨勇9月21日发的一条微博。
这条微博写道:“今天下午参加北大各院系及行业校友会负责人座谈会,吴志攀副校长讲了一个想法:向所有北大校友提出倡议,鼓励校友讲诚信、做好事,做有道德的公民,如果中间发生风险,比如扶起摔倒的老人被起诉,北大无偿提供法律支持,如果败诉要赔偿,北大出20万,多出的由校友募集支持。希望支持的北大校友转发!”
将近一个月前的138个字,在动辄转发上万次的微博大海中,至今转发1575次。为何在近日,陡然成为流行语?
“大家编排的这些话看着好玩,其实是对重新拾起道德的一种诉求。良知未泯,只是还需要背后的力量。”有网友评价说。
几天来,关注“路人不救小悦悦”的公众已从震惊、愤怒的情绪中走出来,转向反思。在论坛、微博、贴吧等平台上,不少人开始设想自己的选择。有网友表示会救助,但大多数的跟帖网友表示自己不会直接抱起孩子,但会尝试打电话求救。
事件发生后,针对网络上对“佛山人”的质疑之声,“90后”大学生阿滔通宵创作录制的说唱歌曲《佛山声音》,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引起了无数佛山后生的共鸣。他这样唱道:“如果道德底线好似以前一样纯净,或者这个事件结局会一片光明……我还不是医生,但我想帮这个冷漠的社会打支针,来解冻人们心中最后的纯真。”
广东省政协特聘委员陈利浩在微博中写道:“面对惨剧,应该用救助或‘兜底’机制等让‘路人皆知’。”他认为,给见义勇为者“取义”无需“舍身”的保障是“基本的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