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82.9%人称“领导”最不能接受批评 习惯听假话

时间:2011-09-22 13:53  来源:中国青年报

  民意中国网网友刘先生感叹,如今能虚心接受批评的人越来越少,批评别人的成本直线飙升,像魏征那样敢于直言批评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当大家都听不到批评,也不会批评,只会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时候,最终受损的还是每个人。

  在艾君看来,批评声音的消失,对一个社会来说就意味着进步的停滞。“当人人变得圆滑、自私;当人与人的关系变得虚假且疏远;当社会失去了鉴别黑白、善恶的标准,对每个人而言是失去了‘第三只眼睛’,对社会而言则是失去了发展的矫正器。”

  如何走出关于批评的恶性循环?蒋璟萍指出,关键在于建立起对批评者的保护制度,在全社会倡导鼓励、宽容批评的社会风气。一方面,完善建言渠道,保护批评者安全,提高社会生活的民主化程度;另一方面,领导干部也要以身作则,带头直言批评并虚心接受他人批评。

  艾君认为,要为批评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与社会氛围,批评者自身也要有的放矢,不乱打棒子。这就要求批评者第一要有公心,不能将批评变为满足私欲的工具;第二要以理服人,要学会善意地讲道理,而非不顾一切横加指责。

  大家能接受什么样的批评?调查中,72.9%的人选择“委婉的”,68.7%的人选择“私下的”,64.2%的人希望是“批评之外还有建议”,19.0%的人能接受“直接的”,只有7.9%的人能接受“公开场合的”。(记者 向楠 实习生 马蓉蕊)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两岸新闻 台湾新闻 港澳侨新闻

分享到:
编辑:张晓静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