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交站调度站做保洁的张女士说:“每年天热,他就会来,给桥下的农民工摆好饮水机。”
今年5月,郑州刚刚热起来,晚报记者一有空就来到桥下,静候他的出现。
“我在这很多年了,从2009年桥下开始有水的时候就在。”来自开封的张拴柱做了一个很无奈的表情,摇了摇头,“可惜,一次也没见过他。”
3月份的一天,有件事让张拴柱印象很深。
那天中午,张拴柱看到了一位开黑色捷达轿车的人,不停从车上往饮水机旁搬水。
张拴柱飞快地跑了过去。那位高高瘦瘦的男士却告诉他,自己只是受人之托来送水,其他情况一概不清楚。
事后,张拴柱曾细细想过,或许那位高高瘦瘦的人,就是送水人。
晚报记者多次追寻, 看到一次背影
桥下的送水点有3个,沿着中州大道,分别设在郑汴路、农业路和东风路口。
所有见过送水人的都说,每次送水,这位热心人停留的时间都很短,短得让人来不及和他说话。
6月17日中午,晚报记者再次来到中州大道农业路口,远远盯着桥墩下面的饮水机,期待着奇迹的出现。
2个小时过去了,只看到几位工人拿着空瓶子接完水后一饮而尽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