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
未来在哪里?
调查发现:中国剩女所处舆论环境与美国七八十年代相同。如今,美国女性很适应自己的单身生活;她们把“家庭”定义为自己出生的家族和挚友。
在访谈过程中,笔者亦通过阅读书籍和论文了解了一些未婚女性在其他国家的处境。笔者发现,中国剩女目前所处的舆论环境与美国未婚女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处境如出一辙。
当时的美国社会普遍认为每个人都应该结婚,而且还要足够早地结婚,单身被认为是一种离经叛道的不正常状态。对于女孩来说,社会给她们的结婚压力大于学习技能的压力。找不到丈夫的女人往往责备自己而不是社会环境。这种传统的认知不仅存在于民间,也存在于学术界,干扰着学者言论的客观性。
那么,经历了打压和困惑的美国大龄未婚女性群体,如今是什么样的状态呢?美国女作家E.凯.崔姆博格2006年出版的《新单身女性》一书展开了一幅本世纪的美国大龄单身女性的生活图景。
作者对几十位单身女性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跟踪采访。由《新单身女性》可见,使女人幸福的要素其实从来没有改变过:不论是20世纪70年代,还是21世纪,给予女人幸福的都是安定舒适的住所、亲情、满意的工作、安全的经济保障、健康的性以及朋友和社团组成的社交圈子。虽然仍有很多人的程式化思维会认为中年女性得到满意的性是有困难的。而《新单身女性》中的受访者却不认为这对她们构成问题。
同年发表在《女性与年龄增长》期刊上的一份学术研究报告呼应了E.凯.崔姆博格的观点。该研究调查对象是美国40岁以上从未结过婚的女人,结论揭示了:这些女人已经很适应自己的单身生活;她们把‘家庭’定义为自己出生的家族和挚友。
可见,上个世纪美国曾经气势汹汹的给大龄未婚女性施压的男权舆论已经败下阵来。如今的美国单身女性,占据着美国51%的成年女性人口,在美国30%的家庭中充当着户主,养育着美国25%的未成年人。
结束语:
结婚还是单身,都是一种方式,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才造就了多元化的生活及社会,社会理应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但是,当社会只认同结婚,甚至出现逼婚的舆论时,所有人也就没有了选择的自由。我国大龄未婚女性,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经历着美国单身女性的成长苦旅;当她们中间越来越多的人依靠自己的智慧赢得幸福和快乐,像一道美丽的风景般展示在更年轻的姐妹们面前的时候,“剩女”的称谓将渐渐变得过时,“剩女”的话题将渐渐变得乏味,年轻的与年长的单身女性的人生之路,必将变得更加轻快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