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犯为“曾妈妈”买丝巾
“这些孩子,我对他们的感情很复杂。”曾美华说,他们有的性格孤僻古怪,其实也懂得感恩。在手记中她写到,今年“三八”妇女节,几个孩子兴奋地跑过来说要给她一个“惊喜”,突然从兜里掏出一条真丝纱巾,为她系在脖子上,另一个孩子则拿出一把漂亮的阳伞。原来,他们因劳动表现好获得了奖励,托干警从外面带来礼物献给曾妈妈。在七监区,一个未成年犯在许愿树上写下愿望——“希望早点回家,愿亲人和曾妈妈幸福平安。”曾美华为此感动得掉下了眼泪。
“这几年,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家庭对孩子影响太大了!父母的行为极大影响了孩子的成长。”曾美华说,这些未成年犯几乎都有一个不幸福的家庭,有的孩子被亲人抛弃,有的在单亲家庭受到过分溺爱,这些她都在手记里一一提到。
手记收录未成年犯书信
对每个出狱的“儿女”,曾妈妈都会准备一套生活用品,还会去他们的所在地看望。老伴说,这几年她自掏的费用就至少有几千元。在手记里,曾美华还收录了孩子们的日记,给她写的信。“这些文字也记录了他们的转变,他们原本痛恨这个社会,现在积极改造,有的已获得了减刑。“秋月再过3年也可以出来,我现在就想等着她出狱那天,开始新的生活。”
照片里的秋月依偎在曾美华身边,明眸皓齿,笑得很甜,她在14岁那年,为了给继父一点教训,在粥里下了耗子药,却误将母亲和爷爷奶奶毒死。
为写书特地学电脑
为了方便写作,曾美华专门向儿子讨教学用电脑。普通话不标准影响打字,就每天听两小时新闻广播学习。写作时,曾美华一个字一个字地敲键盘,常常是满头大汗,晚上写兴奋了还经常失眠。
“都是些天真浪漫的孩子,本该是在课堂里伴随着朗朗读书声,为什么却犯下了让人惊骇的过错,身在铁窗……”曾美华在手记开头写到,她想将这些故事放进博客或出版,告诫其他的青少年和父母们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这本《与少年犯零距离——爱心家人手记》以手记的形式,写了20多个未成年犯的故事。
未管所教育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曾美华是“爱心妈妈”中做得最好的一位,他们也非常钦佩和感动,“虽然她写的手记我们还没有看过,但她讲述的故事必定会对这些失足少年,包括对其他青少年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文中出现的未成年犯名字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