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关部门出示的一份当地房产局的“裁决书”中,记者看到,其中注明:2010年春节前,蚌山区行政执法局在执行强拆时,挖掘机曾被张安房砸坏。
在长达6年的时间,张安房和他的家人一直居住在这座“戒备森严”的孤岛里,而昔日的邻居们则早已经搬进了拆迁安置的新居。
至今,张安房一家人大部分时间仍像过去的6年中一样,每天听着机器轰鸣声度日,而与拆迁者之间的僵持局面仍没有任何改变。
在这场拆迁拉锯战中,不管是钉子户的无助,还是开发商的无奈,都是一个城市难以隐忍的伤痛。
在采访中,有当地群众对记者说:“我们普通老百姓并不知道其中的是是非非,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政府是管理者,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管理者没有尽责。”
据了解,早在2002年,强拆现象就已很严重,并引起民众的强烈反应。
2004年,我国修改宪法时加强对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保护性规定,2007年国家出台物权法,当年的重庆“最牛钉子户”吴萍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
2009年岁末,一部取代《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新法酝酿出台。
尽管一直以来,伴随“拆迁”一词同时出现的,不是“暴力”就是“强制”,但在记者采访张安房拆迁事件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实行的人性化拆迁,确实让人欣慰。
查阅相关资料不难发现,近来各地被封为“最牛钉子户”者,和张安房都有着一个共性,有着长时间的“坚守”史——北京“最牛钉子户”在公路上驻扎7年,使得原本8条车道只剩下了2条;四川自贡“钉子户”封堵国企大门3年,省道被迫改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