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滕女士方面的描述则和她发在微博上的内容基本一致。
6月25日晚,滴滴平台工作人员联系滕女士表达歉意,针对司机私换车辆行为,平台根据相关规定对其进行封禁三十天的处罚。
警方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钱报记者从杭州市公安局交通治安(水上)分局处了解到,滕女士的确于6月25日凌晨1点多报过警,反映车内可能有迷魂药。
不过滕女士对民警表示,自己没有受到实质性的侵害,不需要派出所民警出警,民警便尊重滕女士意见,没有出警。
随后就出现了网上的这篇长文。
看到文章后,交通治安(水上)分局高度重视,主动联系滕女士了解相关情况,滕女士将当晚经历再与民警复述了一遍。
目前,交通治安(水上)分局还在联系滕女士当时所乘坐的滴滴司机,具体情况仍需进一步调查。
这样的车内迷药
真的存在吗
大家有一个疑问,是不是真的有类似麻药存在?
浙江医院麻醉科主任夏燕飞主任医师告诉钱报记者,就医学的角度来说,吸入麻醉气体要出现头晕、恶心、甚至意识改变的症状是要有条件的:达到一定浓度和持续一定的时间。
在医学上,麻醉气体的使用借助于特殊装置,才能持续将液态变为气态并持续地吸入;如果直接将液态的麻醉药暴露于空气中,很快会挥发成气体,并快速被稀释,也就是说一阵轻风就烟消云散了,无法使人进入麻醉状态。进一步说,在同一空间下,麻醉气体也不具备人脸识别功能,选择麻倒谁,而不麻倒谁;当然,绝大多数的吸入麻醉药还伴有使人不愉快的气味。
有医生表示,口服过药物,比如镇静药,可能会产生幻觉;也有可能是某种环境下比如紧张了,就会产生想象,越想越有心理暗示,越会觉得事情似乎真的发生了。
[责任编辑: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