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鼎立律师事务所主任施杰委员
完善法治遏制不当要求
消除奇葩证明,关键在于法治建设,只有各级政府部门依法清理权力范围内的“证明”清单,剔除不必要的繁琐程序,并且依法抵制其他单位不合理索要证明的要求,依法问责故意刁难群众、拖延办理时间等行为,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奇葩证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往一些办事机构之所以索要“奇葩证明”,往往是为了规避错开证明、工作失职等风险。从市场交易、学术科研到日常生活,诚信缺失问题在社会领域屡有出现,因此强化社会诚信体系至关重要。只要法治与诚信两方面建设相辅相成,出现奇葩证明的可能性将会越来越小。
(本报记者 魏哲哲)
河北保定东方家园社区党总支书记袁红梅代表
梳理权力、责任清单
之所以会有奇葩证明,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某些部门的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淡薄,没有把百姓的事放在心上,人为造成业务办理的“肠梗阻”;二是法律意识不强,没有将法律法规当作日常工作的准则,反而为了推卸责任,或是出于部门利益,自行出台不合理的“土政策”,给百姓添了堵。根除奇葩证明,首先就是要解决思想意识问题,尤其需要从“问责”发力。要认真梳理有关政府部门的权力、责任清单,并且向社会公开办事流程。要着力完善问责法律制度,为问责提供“标尺”,对一再违反、屡禁不止的机构和部门,应向相关负责人问责,绝不能含糊。同时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强化责任意识,在办事中“用心”“走心”,更好履职尽责。
(本报记者 史自强)
[责任编辑: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