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熟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的智能车间,记者看到一队队机器人旁若无人地沿着轨道,把不同的材料运往各自目的地。工厂“导游”告诉记者,第一站冲压车间,拥有全球速度最快的伺服冲压线,每分钟可进行20次冲压,每3秒生产一个冲压件。在焊装车间,超过300台机器人负责对铝制和钢制车身的密封、焊接和铆接工作,每小时生产30个白车身。在涂装车间,自动化车身存储库可以容纳498个车身。
中国的第六次铁路大提速,实现了从全国列车平均时速48公里到高速动车组时速350公里的跨越,动车组列车的关键部件CRH380A齿轮传动系统是由中国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研制的。“我们的迷宫式封闭技术,哪怕再细小的沙粒也无法进入它的核心空间而影响齿轮传动。”中车戚墅堰所董事长王洪年说:“中国制造的智能升级并不是简单的机器换人。在我们恒温、恒湿的精加工车间里,从德国进口的大型磨齿机,一台就是2000多万元,机器让每个工人不再是机械的车工、铣工、焊工,都能成长为工程师。”他表示,智能制造是个自我提升、良性循环的过程,人的素质也会在智能制造中得以提升,智能制造中的工人不仅要会操作,更需要懂得维护和编程,并对机器优化提供合理化建议。
因为智能车间的示范引领,全省上下形成了智能车间建设的热潮,以智能制造为重点的工业技术改造投入比重不断提高,2015年全省工业技改投资完成12345.6亿元,增长25.6%,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54.2%。
[责任编辑: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