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面向实践问题
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阶段,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大幅度提升,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种历史和现实又深刻的表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
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情国情不断变化,我国发展面对的风险和挑战更加突显,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但是其内涵和条件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要从中低端转向中高端,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实现这样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是一个新的巨大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宏伟奋斗目标,牢牢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主题,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贯通结合,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一带一路”的战略决策,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建设,着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开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新局面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责任编辑: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