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殡葬服务及用品价格来看,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所长李伯森说,在政府兴办的殡仪馆提供的遗体接运、火化和骨灰寄存这3项基础殡仪服务方面,实行政府定价。但现实中,也确实有个别殡葬用品如骨灰盒、寿衣和中介服务方面存在暴利现象。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王殿贵曾表示:“火葬场说如果你想要骨灰多保留些、完整些,那就得多花钱;家属准备的骨灰盒火葬场不让用,必须用他们提供的,而且价格高得离谱,不同意他就不火化。”
针对舆论反映的“死不起”的情况,李波回应称,要联合价格、工商部门加强对市场化殡葬收费行为的监管。目前,民政部正在组织起草《殡葬服务项目分类》、《殡葬代理服务规范》等行业标准,“禁止把一个项目拆开来提高价格和收费,也不能进行项目的捆绑,更要打击中介无序管理、漫天要价的情况。”
厚养薄葬还是大操大办?
一方面墓地和殡葬价格高企,民众难以接受;另一方面,上海理工大学教授乔宽元却指出了殡葬公益资源“放空”的现象。
李伯森认为,群众之所以对政府提供的免费或低价供应的城市公益性公墓热情不高,除服务不到位、环境不理想、宣传不够外,更重要的是源于消费心理不理性、讲排场、顾脸面等综合因素。“丧户不要殡仪馆提供的免费或200元以内低价位的骨灰盒,非要攀比购买几千元或万元以上的骨灰盒;不要2000元以内低价位骨灰安葬的骨灰堂、塔、墙、廊等惠民价格,非要去购买墓地,只会把价格推高到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
由于公益性公墓大多是生态节地型墓园,大多数民众目前还难以认可。2006年我国火化率由2005年的53%下滑到48%,一直到2011年仍然在48%至49%间徘徊,而生态节地型安葬的比例就少之又少。就北京而言,目前海撒、树葬、壁葬、花葬等生态葬的数量,不足整体安葬方式的10%。
土地是有限的。我国《殡葬管理条例》规定,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但据记者了解,浪费土地型的丧葬方式仍然比较普遍,而奢华型的大操大办也并不少见。
目前,殡葬用品生产、流通和殡仪服务市场已经放开。“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的花费肯定是有的,只是没有超大占地。有人要求墓地环境、朝向等特别高,还要贴金、浮雕,使用特制骨灰盒,那么价格自然会上升。”湖北省武汉市石门峰都市陵园总经理杨安蓉对记者表示。
在有些人看来,似乎为去世亲人用便宜产品、还价,或者采用生态葬法就是不孝顺。但专家认为,与其大操大办,不如厚养薄葬。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说,殡葬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核心是感恩思想,是孝,而不在于埋多少东西。孔子说墓而不坟,秦朝开始建坟,到曹操时又说不坟,坟与不坟是有变化的。就丧葬品来看,原来用真金白银,到宋朝出现纸钱,到现在用鲜花,再到网上祭祀,这是文明的进步。(记者 陈恒)
[ 责任编辑:何建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