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机构改革:希望实现“三医联动”
记者:新一轮机构改革,卫生领域有什么变化?
陈竺:管理构架改革,这一次可能涉及到卫生部门的机构改革、职能转变,应该说涉及面比较大、也比较深。我们很希望下一步实现医保、医药、医疗“三医联动”。希望职能转变向一个统筹的方向去发展,不要把这些管理职能割裂开来。
记者:现在农民工流动性很大,医保全国异地报销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您认为该从何入手?
陈竺:现在省内异地报销已经实现,全国正在做试点,涉及信息平台的问题。现在群众期望值越来越高,要求最好是先诊疗后付费,最好是即时结报。这需要国家层面要有个统一的信息系统,做到省与省之间能通。估计卫生部门职能调整以后,未来要逐步走向医保管理的合一,肯定是这个趋势。
抗癌药即将纳入基本药物目录,缓解“看病难”需构建“医联体”
记者:医改这么多年,挂号难、住院难依然存在,应该怎么解决?
陈竺:最重要的是让基层医院真正强起来,和大医院形成上下联动、沟通,最好是一体化的构架,我们把它称之为“医联体”。现在大医院还是人满为患。去年全国诊疗人数已接近69亿人次,前年是62亿人次,平均每个中国人每年看病5次以上。基层的诊疗量在上升,但大医院上升得更快。如果这种情况不能得到扭转,我们要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特别是要应对慢性病这个健康的主要威胁,是不可能的。一个医生一天要看几十个患者,他怎么能做到慢性病的长期管理?只有在社区可以实现“家庭责任医生制”,签约服务。
这几年社区医院能力有所加强,但人才队伍还是欠缺。医学专业大学生都愿意去大医院做专科,就不愿意去基层医院做全科。殊不知,全科在全世界范围内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一个专科。最近我提出,大医院要建立“全科医学科”,动员大医院的一些医生通过全科医学这样一个平台下沉下去。
这里涉及两个问题,一是人事制度,你怎么评价。如果大家都认为只有专科医生是一流的,三流医生才去做全科,那就无法调动积极性。二是医保非常重要。不同层级的机构有不同的财政制度渠道。如果能把医保力量发挥出来,就能克服很多行政障碍。如果医保能按基层、二级、三级医院这样一个总包体系去报销,自然会促进医疗资源的下沉,因为对服务体系来说,它下沉以后,成本一定是下降的,效率肯定是更高的。只有在基层才管得住经常性的慢病、健康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