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盘点政治局委员知青时代:带书下乡 不忘学习

时间:2012-07-09 13:51  来源:济南日报

  “乡亲们还吃团子不?”

  1975年秋天,习近平被推荐读清华大学,这时他已经在梁家河干了将近7年时间。由一个涉世不深的少年,历练成一位业绩突出的村支书,梁家河的一草一木,对他来说都有着不可割舍的情结。听说习近平要回北京上学了,队里家家户户都要请他吃饭。

  当年10月7日那天,全村人都没上山干活,他们排了很长的队送习支书,足足送了10多里。有十几个人硬是步行60华里送他到县城,晚上一同挤在国营旅馆的一间平房里打地铺睡。第二天,他们一同到照相馆照了纪念照——— 那是他们第一次照相,花了5元5角钱。习近平要付钱,大伙儿不让,最后你三角他五角凑够了这些钱。

  习近平和乡亲们的这张合影,至今还留在梁家河村的好多村民家里,吕侯生就是其中一个。习近平初到梁家河大队时,被安排在一户人家的窑洞里。不多久,因为这户人家的孩子要结婚,习近平就搬到吕侯生家的窑洞里住。吕侯生的母亲去世早,他从小学会了做饭。习近平住进吕侯生家的窑洞后,就主动向他学习做饭。吕侯生与习近平年纪相仿,两人经常住在一起。

  习近平离开梁家河后,一直关注着这里的乡亲们。习近平担任福建省的领导后,接到吕侯生的一封信,说他的腿出了问题,在当地治不好。习近平就让吕侯生到福建,自己花钱为吕侯生看病,虽然腿最终还是没能保住,但这些帮助让吕侯生终生难忘。“近平见到我后,第一句话是问乡亲们还吃团子不了?我说基本上不吃了。他笑着说那是吃白面了?我说是的,他就很高兴。”吕侯生说。

分享到:
编辑:张晓静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