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文艺界人士热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

2017年01月13日 10:36:18  来源:新华社
字号:    

  他建议:第一,逐步改变大学一定程度存在的重理轻文的现象。如果未来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产值要有成倍增长,就业人员也会成倍增长,而大学教育在这方面还没有做好准备。大学今后的教育改革也应该加强文化产业、文化创意、艺术传播等方面课程的教育培养,以利于培养更多的文化创意生产的高水平人才。第二,应该加大对艺术类院校的投入,也包括对综合性大学中的艺术院系的投入,提高高等教育中的艺术类、文化创意类和产业类的教育质量水准,培育重点学科基地,为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充足的后备人才。

  文化走出去要有高度自觉的主体意识

  全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这让文艺界人士振奋不已,他们纷纷为增强中国文化影响力献计献策。

  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民营电影公司、博纳影业集团董事局主席于冬说,中国电影全面产业化改革近10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已经进入到一个高速发展的良好局面,但现在中国虽然是电影大国,却还不是电影强国。

  他认为,落实全会精神,中国电影业可以在三个方面做出进一步努力,以提高中国电影的市场占有率。一是尽快提高中国电影的制作质量和技术手段,缩小与电影强国的差距;二是积极利用国际影展和平台推广中国电影,让中国电影成为海外买家的抢手产品;三是通过与国际一流大公司合拍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进入全球电影的商业发行体系,更广泛地传播中国文化和精神内涵。

  尤小刚说,文化产品走出去需要以对方的消费来考虑、定位,但如果光是向别人学,人家也就没有必要需求你。文化走出去首先必须要有非常自觉的文化主体意识,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文化产品真正具有吸引力,也才能形成真正的软实力。(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 记者白瀛、廖翊)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两岸新闻 台湾新闻 港澳侨新闻

[责任编辑:张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