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中央部门首次公开“三公”经费后的三大热点

2011年08月06日 14:03:25  来源:新华网
字号:    

  热点三:“三公”经费如何接受百姓监督?

  目前,中央部门2011年“三公”经费公开已接近尾声,北京为代表的一些地方政府也纷纷开始亮出其“三公”经费账单,作为推进我国财政预算公开进程中的重要一环,政府部门公开“三公”经费正在逐步向一种常态化迈进。

  然而,无论是公开“三公”经费账单也好,看懂“三公”经费账单也好都不是最终的目的,整个预算公开的最终目的是让百姓参与到对政府资金使用的监督中,从而有效提高其使用效率。

  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艾洪德说,“三公”经费的公开中,公众反馈信息的收集和受理机制要得到充分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从政府部门到公众再到政府部门的信息循环机制,有效提高政府预算公开的实际效果。

  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说:“让百姓真正参与到‘三公’经费的监督中的确需要沟通的机制,这种机制包括人大和百姓之间的,包括各政府部门和百姓之间的等等,让老百姓有反映的渠道,还要通过法律保护老百姓的监督权。”

  “老百姓监督‘三公’还可以从执行的角度,也就是一些相关的规定已经制定出来,政府部门是不是贯彻执行,例如公车私用的问题,政府部门要以主动的心态去接受百姓的监督,香港的公务车就采用特殊的车牌号,随时接受百姓的监督。”李燕说。

  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仍有一些中央部门未公布“三公”经费,对此人们拭目以待。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两岸新闻 台湾新闻 港澳侨新闻

[责任编辑:杨云涛]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