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京限购政策对汽车业冲击巨大。北京一地推行限购令,可以拖低全国汽车销售增长率3%,从今年1~4月数据看,这一数字甚至达到4.5%。
崔东树指出,“限购”措施会导致部分消费者提早购车,又会加速保有量的压力,并促使其他没有“限购”的城市考虑提前进行“限购”。
应该如何有效治堵
什么才是有效的治堵方法?调查中,80.4%的人首选“做好城市规划”;78.7%的人支持加大投入,完善公共交通;69.2%的人认为应鼓励人们乘公交、自行车等“绿色出行”;34.3%的人建议提高用车成本,如征收环境税、拥堵费等。
崔东树认为,汽车“限购令”的正面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新进车辆数量的限制,但对以后车辆的管理,显然不起作用。要治堵,政府首先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车辆向小型化转变,以增加可供使用的道路空间。其次,我们要从增加汽车出行成本着手,用价值规律影响人们的决定,改变居民的出行方式。现在对于很多人来说,开私家车并没有太大的经济负担,汽车养护费和养路费可以忽略。另外,政府要加大道路的改造力度,改造效果要得到市民认可。
在舒扬看来,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要治堵,一个重要的措施是减少城区中心的车辆。国外的一些大型城市,普遍采用的是基于市场的调节手段,也就是收取进城费、环保税等办法,调节中心城区车辆的数目。
比如意大利的米兰市政府,在其中心城区的103个路口均设有牌照识别系统,对于进入中心城区的车辆实行收费。费用多少则以车辆的排放标准确定,污染物排放得越多,收费就越高。在这种政策影响下,最经济的选择是将车停在郊区的停车场,进入中心城区后选择政府补贴建设运营的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方式。
“从经济学的角度说,任何出行选择都有成本和收益。通过增加别的出行手段的收益和人为提高汽车出行成本,都可以促使人们选择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出行方式。”舒扬说。
[责任编辑:吴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