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食品安全:信任危机已来临?职责缺失症结何在?

2017年01月13日 10:38:13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约束乏力:

  地方保护如何消除?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表面看是一个经济问题,实质上涉及管理、监督、服务、保障各环节的系统工程,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已远远超出了经济领域。它既是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关乎市场经济下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重建。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王健分析说,目前,政府管理“有形的手”长于“宏观调控”,短于“微观规制”。王健认为,当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暴露了目前社会诚信生态危机、政府规制机制薄弱和规制软约束等问题。

  专题研讨班上,许多地方官员、专家学者都建议,当前还是要切实创新社会管理,真正建立起全社会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立法律、中介组织、社会力量等多个要素连环运行的管理系统,形成制约合力。

  此外,食品安全问题除了多部门管理带来的“九龙治水水不治”外,地方保护主义也是问题根源之一。专家指出,一些大型食品企业是纳税大户,也是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但不能因此而包容或纵容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

  恩格斯曾说过:“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今天,当我们面对食品安全治理中的种种缺失、困境和危机时,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应当从付出的代价中更快地成长、成熟起来。(记者 李慧 冯蕾)

  相关链接:

  民以食为天还是民以“添”为食

  泡菜里有着色剂,果冻里有防腐剂;一支雪糕含16种食品添加剂,一袋方便面中有14种……近九成的食品含有添加剂,而生活中的“食品添加剂”有2000多种。不管是直接添加,还是间接添加,每个成人每天大概要吃进八九十种添加剂。

  相关专家告诉我们,食品添加剂有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及便于食品加工的功效,很多情况下,没有食品添加剂会让食品更不安全。比如防腐剂,如果取消,方便面保存不了多久就会变质,果冻过两天就没法吃了,超市货架上的好多食品都不能很好保存。但是,经如此科学严格加工合成并严格限定食品中用量的食品添加剂,因各个环节中的人们追求商业利益,如今却大有泛滥之势,以致于近九成食品都含有添加剂,每个成人每天要吃进八九十种添加剂,有违“可添加可不添加的不添加,不得不添加的也要尽量少添加”的科学原则。

  目前在我国,擅自扩大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或本身质量有问题的食品添加剂等,已成为当前食品添加剂使用的三大顽疾。由于食品添加剂出现的食品问题有增无减,不少人谈添加剂而色变,但却又不得不整天不断地食用着添加到各类食品中的添加剂。

  诚然,目前我们身边出现的大多与添加剂有关的食品安全问题,确实还有很多制度性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如相关法律、法规滞后,现有法律法规不能涵盖整条食品链;部门职责不清,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采取分段管理模式,涉及到农业、卫生、质检、工商等10多个部门;检测标准滞后不全,国外技术标准的修改周期一般是3到5年,我国有多项属于“服役”超过10年,基层检测机构配置不全,缺乏统一规范的配置标准,等等。但对目前的情况来说,归根结蒂,很大程度上并不在于上述制度的健全与否,而在于目前的相关法律法规能否认真严格执行。

  我们来看一下一些添加剂事件导致的问题食品的最关键问题:涉嫌多家奶粉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就绝不仅仅是多个监管部门与奶粉生产企业的“不知情”,而在国家一轮又一轮对三聚氰胺的围歼后,日前重庆警方又查获三聚氰胺含量超标的“毒奶粉”2.6万多千克,足以说明监管的不力;“瘦肉精”事件中,每头猪花两元钱就能买到检疫合格等三大证明,再花上100元打点省界的检查站,便可一路绿灯送到南京一些定点屠宰场……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过多的食品添加剂,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公众的身体健康。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相关部门近年正不断“给力”食品安全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但如何“加大监管力度”,如何完善监管中的诸多漏洞,如何加大对监管不力人员的问责力度,如何加快充实基层检测机构的人力物力,如何让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都能参与到食品安全的监管中来,都是“大于天”的民生课题。我们不希望,添加剂违规滥用的事件不断发生,不希望一次又一次食品安全事故总是没完没了地曝出,这不仅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更会影响到民生福祉及社会和谐稳定。(张东阳)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要闻 时政新闻

[责任编辑:吴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