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北京求解“堵城”之困 市民回应热烈

2011年06月03日 22:06:02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看来,征求意见,既是集思广益、民主决策,也是寻求理解、疏解情绪的过程。这次征求意见方案中,实施限行规定,加强进京车辆管理,减少高峰时段中心城交通流量,必要时实施重点交通拥堵路段高峰时段机动车单双号行驶,提高停车费等多个方面限制措施最引人关注。要实现“防止恶化,局部改善”的效果,离不开约束性措施。

  引发“大堵车”,直接的原因就是车多,在北京,“四高四低”尤为突出:

  北京机动车总量高,明年上半年将突破500万辆;增量高,近5年的增量,接近前50年保有总量。今年上半年,新增机动车34.5万辆。2009年,净增51.5万辆,几乎与香港的保有总量相当;增速高,机动车保有量从300万辆到400万辆,北京只用了2年7个月,而东京用了12年;用车频率高出行集中度高,北京逾七成小客车集中在五环内,核心区小客车出行比例34.8%,是纽约核心区的2倍多。小客车日均行驶45公里,是东京的2倍多。

  “四高”现象背后是“四低”——机动车购买门槛低、使用成本低、市民绿色出行意识低、替代出行方式的服务水平低。而且,公车的使用频率高于私家车,过多过频地占用了有限的道路资源。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表示,按照目前机动车日均净增量测算,到2015年,北京拥堵指数将在9.5以上,高峰期间路网平均车速不到15公里/小时,低于人们可以承受的极限。换句话说,2015年北京日常平均车速,还不及现在最拥堵一天的车速。

  不采用经济杠杆、行政手段、法律措施进行调控,任其发展,北京交通可能不是堵,而是瘫的问题。

  中期措施

  公交优先,方便舒适,何时梦想成真?

  这次北京治堵方案的另一个目标是: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到2015年,使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50%。刚刚公布的北京“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坚持公交优先的方针,建设公交城市。

[责任编辑:吴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