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我国慈善法草案初步成形 国务院法制办详解立法思路

2011年06月03日 22:07:38  来源:新华网
字号:    

  公开透明

  公信力是慈善的生命。与其他组织相比,慈善组织的最大优势就是具有更强的公信力。丧失了公信力,慈善组织就会丧失资源、丧失力量,甚至丧失存在的价值。

  “作为公益性质最高的社会组织类型,慈善组织需要对方方面面都有所交待。”郜风涛认为,面对政府、公众、媒体、捐赠者、董事会、受益人甚至志愿者,慈善组织均承载着一定程度的问责。

  郜风涛说,公信对象的多元化,客观上决定了慈善组织建立公信机制的复杂性:从主体的品格、机构的使命、专业的伦理、组织的效能、资金的运用、规则的遵守、战略的企划、利益的冲突等诸多环节,都要求慈善组织公信力的提升。

  保障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必然要求进一步提升慈善的透明度。郜风涛介绍,慈善法草案将在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利益冲突规则、财产管理和使用等各个方面设计出相应的制度,以保障公开透明机制能够有效建立起来。

  据悉,为了增强慈善机构的公信力,慈善法草案还重点对慈善募捐活动进行了规范。基本的制度立足点是确立慈善募捐活动行政许可制度。从慈善组织申请募捐的组织条件、申请需要提供的材料、受理申请的机关和许可决定程序以及开展募捐和接受捐赠的一些基本活动准则等进行了规范。(记者 陈菲)

  新闻中心 两岸 社会 国际 台湾频道

[责任编辑: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