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典型的“渐进式”改革
6年间,乡镇机构改革经历了先行试点、扩大和深化试点、全面推开等阶段。目前,已有安徽、湖北、黑龙江、吉林、河南、重庆、内蒙古、上海、浙江、江苏、海南、四川、宁夏等13个省份全面开展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在实践中,各地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方法。
———简政放权,提高乡镇政府服务效能。“乡镇机构改革不单要做好机构人员的调整,更重要的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把乡镇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强为农服务的轨道上来。”江苏省高邮市编办主任朱光说。
然而,改革的“第一刀”从哪里切?高邮市决定首先从领导层做起,严格规范乡镇领导职数和党政机构设置。经过改革,全市乡镇领导职数配备减少9.3%,乡镇行政编制精简10%。
在全国,各地普遍对乡镇原有党政机构进行整合。行政机构精简了,领导班子精干了,一位乡镇干部由衷感慨:机构改革简政放权,理顺了乡镇政府内部关系,促进了乡镇干部观念和作风从经验型向学习型转变、从权力型向能力型转变、从指挥型向参与型转变、从随意型向规范型转变、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
———服务三农,事业单位放大社会化服务功能。“一站式”服务、首问负责制、办事代理制、巡回服务、服务热线……乡镇机构改革以来,各地乡镇纷纷拓宽服务渠道,改进服务方式,方便群众办事。
“要不是镇上帮我修通了引水沟渠,农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定期给我提供免费技术指导,解决了很多生产销售难题,我哪可能养100多头肉牛。”重庆市丰都县兴义镇长沙村养殖大户杨小红道出了心里话。
在全国,各地把乡镇功能定位、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改革重点,变“管理农民”为“服务农民”,普遍采取因事设岗、“养事不养人”方式,让机关干部真正“背着职责下乡”,走入农村服务广大农民群众中间。
定位准,方能方向正。“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已成为各地对乡镇职能定位的共同认识。
[责任编辑:孙金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