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观察:名单很理想 但现实谁来顾?
国民党不分区“立委”提名名单公布后,颇有气象一新好评。但这份充满理想性的名单,虽能彰显国民党改革理想,扬弃传统地方派系与利益分赃的疑虑,但政治实务上,学者、弱势代表在“立法院”的表现,往往还不及于专业政治人士,毕竟“立法院”是一个给与拿的环境,仅凭理想热情,恐怕不易达到外界期待的改革效果。
“立法院”的运作,需要各种利益的妥协与让步,国民党“立委”不听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号令,也屡屡看到。在“立法院”当中,许多重大议案必须靠着各方势力在给与拿之间调节,一方愿意给出多少,换取别的方面获得多少。另一方面也因为让步,能够获得其他的利益,若是有一方要全拿,整个“立法院”就可能运转不动。
陈水扁任内提名“监委”,或是军购案,没有办法在“立法院”通过,就是因为陈水扁要全拿,什么都不肯让,结果就是国民党、亲民党展现实力,挡下了这些议案。这拿与给之间,是要政治智慧,对于改革理想的坚持,不一定有助于“立法院”的运作。
亲民党曾经有三位财经学者“立委”在“立法院”,表现乏善可陈,外界只注意到三人之间的不和。问题不全在于学者的专业素养,还要有人调和鼎鼐,一方面顾及弱势的利益与学者的理想,一方面可以运用政治现实,完成这些困难的任务。
这时候,像是王金平这样资深的“立法院”领袖,将扮演重要角色,王金平的政治智慧与长时间服务于“立法院”所见所闻,将有助于国民党的“立法院”运作。王金平早年负责国民党与民进党的居中协调,所培养出来特有的沉稳与折冲,都是协助推动改革的重要能量,国民党要推动改革,不只要有理想性的新人,更要有充满智慧的老将引导,才能理想与现实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