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首页-视频-视频访谈-访谈

海外华人女作家张咏霞:把根留住 展翅高飞(一)

2009-09-28 10:55     来源:中国台湾网     编辑:李艳波

 

  中国台湾网9月23日消息 “我们把根留住的同时,带着翅膀高飞。”在祖国60年华诞即将来临之际,本网专访了美籍华人女作家张咏霞女士,她除了给我们带来新作《滚滚红尘美利坚》之外,还向伟大的祖国母亲送出了真挚的祝福。下面是本次访谈的文字实录。

  一、带着根高飞 国内国外都爱国

  主持人:关注热点文化事件,传播两岸新锐视点,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欢迎您收看今天的《文化部落格》,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为您邀请到了知名的美籍华人女作家张咏霞女士,张女士您好!


  张咏霞:您好!


  主持人:跟我们的朋友们打个招呼吧!
   

  张咏霞:大家好!


  主持人:您一般一年回国几次呢?


  张咏霞:说不准,有时候起码都每一年可以回来一趟。


  主持人:刚刚得知您参加了《滚滚红尘美利坚》的发布会,您对我们大陆的读者有什么样的印象?


  张咏霞:基本上我是在网上看了一些评论,还有一些读者的博客。我觉得给我总体的印象就是大陆的读者水平很高,思想很有深度。
   

  主持人:参加您新书发布会是一般老百姓比较多,还是与您的写作经历或者背景相同的人比较多?


      张咏霞:我看都有吧。


      主持人:都有,所以说他们对您的这个书提出一些什么问题呢?


      张咏霞:我觉得他们的理解都比较真,就是跟我书里边的内容比较就是不谋而合。


      主持人:不谋而合。


      张咏霞:他们表达他们想知道的东西,他们都从心里面提问,都挺友善的,大家都是比较真诚的一个交流。


      主持人:您的这本书分为了六个部分,如果没记错的话,分为感想篇,人物篇,故事篇等等,您当时为什么要分为这六个部分来写这个书呢?


   张咏霞:其实说老实话,我是把全部故事写好之后再分的,而且分成这六个部分主要是编辑王飏的功劳,因为她毕竟是专业人士,她对这个书的理顺比我好,所以我只是把该写的写了出来,然后分门别类还是她帮我的。


  主持人:那么非常感谢王飏女士了。


  张咏霞:对。


  主持人:您创作这本书,包括这么多年写作而成的这些故事,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中国人去更多的了解美国,还是说让我们中国人学习如何在美国生存呢?


  张咏霞:我写作的时候,应该没有太过明确的目的,当时写作的时候,只是想把在美国生活的华人的一些人生感受,他们的经历以真人真事的形式记录下来,其实就是把一些生活在我身边的人和故事,和我本人的感受,别人的生活感受做一个记录而已。


  主持人:就像您说的,您当时写这些故事的时候,可能没有一个初衷或者明确的目的把它们分成什么。就像您的一篇文章是《路,原非路》嘛,写了多了就自然而然成了这六个部分。在您的这部新书中,故事篇有一篇文章是《一个原国民党军官的故事》,这篇文章在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也产生了不小的反响,我们大陆和台湾的交流近几年非常的广泛,所以您的主题和您里边的人物,在很多方面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或者引起我们的思考,您当时写这个文章的时候,您最想告诉我们是什么样的一个事情?


  张咏霞: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只是觉得,一个我们没有经历过的年代发生的事情,也许没有经历过的人感受不到的那种伤痛。一个真正的人,用他真正的经历来告诉我一件真正的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边,那件事还是第一次,他用自己的那种感情和经历跟我讲了这个故事,还是第一个人。所以我记得很清楚,特别的有感触。


  主持人:当时这个故事,您写到:他问您,关不关心两岸的发展,还有希不希望两岸的和解,您当时很坦白的回答说,我不关心政治。那么如果说现在让您回答他这个问题,您会怎样回答呢?


   张咏霞:现在也许不会这样回答,经过了十几年,很多事情都已经改变了,包括人的思想。我会跟他说,希望世界和平,希望两岸握手,希望海峡两岸可以来往,不要隔着那么一点海峡,人的感情就不要隔着海峡了。


  主持人:目前有很多台湾老人都定居在大陆,您与这样一个国民党老军官交谈了以后,您怎样理解一个他们那种民族意识和落叶归根的这种感情呢?


  张咏霞:可以理解的,我觉得不管你在外国漂泊的时间多长,在你心里面总是有一种感应。就算你多么想淡忘过去也好,怎么样也好;总是会有种感应在召唤着你,这很难用语言说得出来,反正就是一种感觉而已。人到老了的时候,他们肯定都在怀念过去,怀念过去的时候,很自然就回到自己过去“根”的那个部分。这样的话,他们在回到寻根的那个,不要说冲动吧!


  主持人:会想起过去的事情。


  张咏霞:那是必然的。

 

  主持人:可以说十几年前,我们的两岸关系远不如今天这样,今天我们的两岸“三通”,通邮、通航、通商已经全部实现了。可能那个时候,包括我们大陆的同胞也对两岸关系持一种不知道它何去何从的感觉?但是现在我觉得在今天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包括这次的金融危机,或者可能在海外的中华儿女体会的更深一点,就是祖国的强大,会对自己,包括事业生活上有很大的改善,包括对中国以前,跟中国现在的认识都大有不同,您觉得是这样吗?


  张咏霞:肯定的,因为时代在变,中国也在飞跃,如果你人的思想再不跟上大环境的话,我觉得那是自己会吃亏。


  主持人:与时俱进。


  张咏霞:对,与时俱进,一定要。但是我觉得一个人不是说,你非要留到哪个地方,你才会有发展,比如我留在中国我就有发展了,我发展就会更好了吗?我出国就不爱国了吗?我觉得不能这么说,就是说在国内发展和跟国外发展,如果你的思想重点的定位定对的话,我觉得在哪里发展都没有区别。就像我在这本书里边写的一句那样,当我们面对根与翅膀的时候,不要去做选择,你认为这里适合你,你就留在这里,你认为我喜欢到外国去发展,你就去闯闯吧,说不定让你有另外一种机会给你,都没错。


   所以,我认为不要去做选择,这样我们把根留住的同时,带着翅膀高飞。我觉得我们已经是过去式的一代人,年轻人,特别是在国内的年轻人,不要介意你去哪里,去了哪里都一样,只要你带着你的根,你可以飞得很远,你可以飞到任何地方,但是根不能丢。


  主持人:谢谢张老师,我觉得您这句话,正是给你们的下一代或者如今在美国正成长的小孩子一个最好的礼物。


  张咏霞:谢谢。

 

作者简介

 

  张咏霞女士(CAROL CHEUNG),出生于中国广州市,20世纪80年代初期移居美国。现任美国国会商业咨询理事会荣誉主席,是美国纽约州唯一亚裔代表。
 
  2008年获纽约州参议院颁发“十大杰出亚裔”奖
 
  2006年获美国国会颁发嘉奖令。
  
  2004年被美国国会评为全国杰出商业女性之一,同年获得美国国会首届美国商业女性奖。
  
  张咏霞为女士2005年度首任美国全国华裔联盟主席,纽约亚州商贸理事会副会长。10多年来,为促进中美交流、商业合作做出巨大贡献,对中美商业文化有其独特的看法和经验之谈,她通过多年来的分析研究,对中美贸易,中美商业文化的差异作了生动的和富有哲理性的分析。
 
  张咏霞女士在文学领域更有较深的造诣,她在1996年被中国作家协会评选为海外优秀作家,多次获得国家级文学奖项。她的文学作品主要反映美国华人的生活写实,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华人在美国生活的真实情况。她擅长写作散文、小说、报告文学。自1988年至2005年间共发表了不少颇有影响力的作品,其中得奖作品10余篇,代表作品《一个原国民党军官的故事》,荣获中央电台全国广播节目特等奖和文学奖一等奖,由北京电影学院改编为电视剧连续剧《黄埔情》于1992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该剧在台湾黄埔军人中反应热烈,剧组人员还因此剧被邀请访台,受到当时的台湾政坛人物蒋纬国的接见和款待。
 
  小说《爱在深秋的女人》、散文《兔丝花与小女孩的故事》、《我和俞丽拿的一段友情》、《风本无形,路原非路》等作品,深受好评。广州日报,上海晚报, 美国侨报,中国人民日报等多家报纸、杂志刊登转载。《兔丝花与小女孩的故事》先后获中央电台文学奖一等奖、“中国侨联杯”文学大奖一等奖。同时被编入中国作家协会海外优秀作品文集。作为世界上最有声望的管理顾问之一,拉姆?查兰的观点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而且在利润增长、领导力、社会系统变革、公司治理、全球矩阵型组织、创新等领域均有深厚的功底。


 

分享到:

推荐视频

更多台湾新闻

更多新闻发布会

更多涉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