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永红:影响当前两岸经济关系深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两岸经济关系步入深水区,结构性问题凸显
其一,两岸互信不足构成两岸经济合作的障碍。
当前两岸互信不足,深刻制约着两岸经济合作进程。两岸互信不足,台湾方面担心伴随陆资入台投资、陆货入台销售、陆客入台观光,可能会有经济安全甚至“国家安全”之虞,因而对陆资入台资、陆货入台销售、陆客入台观光等大陆经贸政策至今仍然抱持保护主义心态与歧视性做法,使得两岸在贸易、投资等经贸活动的正常化与自由化甚至便利化方面步伐迟滞,在先导产业、主导产业甚至支柱产业等重要经济与技术领域的开放与合作进展缓慢。
此外,两岸互信不足,台湾方面对海西、平潭等大陆区域战略规划一直是做泛政治化的解读,并抱持戒备与抵触的心态:一是认为海西等大陆区域战略规划是大陆方面的一种统战策略;二是顾虑台湾与海西等区域的合作将会矮化台湾的政治地位;三是担心台湾与大陆的合作被局限于海西等区域而失去经济意义。这使得有助于两岸整体层面合作进程推进的两岸区域合作,至今未能启动。
其二,两岸经济竞争性增加两岸经济合作的难度。
随着两岸经济体发展与结构的自然演变,两岸经济分工已经从过去垂直型分工为主过渡到混合型分工状态,且水平型分工在不断加强,两岸经济体产业结构在不断趋同,互补性(产业间分工、微笑曲线环节间分工)在不断下降,竞争性(产业内分工、微笑曲线同一环节竞合)在不断增强。目前,两岸经济体不仅在两岸市场上存在竞争性,而且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性也在不断强化。
在大陆市场上,现阶段两岸经济体不仅在商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资本、人才与技术等要素市场的竞争也开始显现。以商品市场为例,随着大陆产业结构的演进,两岸在商品生产结构上不断趋同。两岸商品市场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先前的农产品、农工原料上,而且主要体现在部分加工产品上,如电机设备及其零件、机器及机械用具、光学照相仪器及器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