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才:民进党权力洗牌的四大看点
其三,“独派”全面退出权力核心。
从此次民进党权力大洗牌来观察,“独派”、扁系及“公妈派”等“急独”政治势力在民进党权力中心已经全面消退,这也是值得观察的新动向。本次“中执委”选举,扁系势力在党权力中心全面凋零,之前还有挺扁的陈其迈担任“中执委”,这次挺扁的台南市议员王定宇,也是寻求谢长廷部分党代表势力的支持才当选“中执委”,未来势必也得看谢长廷的脸色。而在上一届“中执委”名单中,“公妈派”还保有吕秀莲及蔡同荣两席,但这次吕秀莲没有参选,“中执委”也只有蔡同荣一席。随着“独派”全面退出民进党的权力核心,民进党的未来发展引起外界关注。这是否意味着民进党将与“独派”势力渐行渐远,重拾另一条发展道路?还是“独派”未来可能会另起炉照,重扯大旗?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焦点。
其四,派系共治在党内大行其道。
在此次民进党权力结构改组中,包括新系、谢系、苏系、游系等成为最大的赢家,这说明民进党又完全回到了派系共治的时代。尽管在民进党新一届权力核心中,挺苏及亲苏势力在人数上仍然处于优势地位,但谢系、游系的影响却不容低估。特别是在民进党新一届中常会名单中,游锡堃加入,谢长廷连任,加上主席苏贞昌,民进党“四大天王”独缺吕秀莲一人。苏贞昌势力在中常会席次虽过半,领导中心虽不致受到威胁,但各派系首脑挺进中常会,足以构成相互制衡之效果。
随着派系文化在民进党内部再度兴盛,而派系主导的最大恶果就是民进党中央有可能形成各立山头的局面,从而使重大决策很难顺利出台。特别是随着2014年“7合1”选举日程的日渐逼近,各大派系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将会围绕选举提名规则及人事布局等重大事项而展开新一轮的政治权力角逐与纷争。(陈先才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