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震远:蔡英文的新论述是变相“台独”
争取变被动为主动的谋略
1991年10月推出“台独党纲”以来,民进党在两岸关系问题上一直处于被动状态。2000年民进党执政前,“台独”一直是对民进党最具杀伤力的“票房毒药”。在陈水扁执政的八年中,大搞“台独”实际上成为其执政的核心理念、基本纲领。虽然其在岛内全面推进“去中国化”等“台独”政策有所进展,但由于大陆强大、有效的反制,大搞“台独”不仅遭到严重挫败,而且越来越明显地不存在成功的可能。以至于陈水扁只能哀叹,“台独”“做不到,就是做不到”。而且,大搞“台独”并遭到严重挫败,成为导致民进党执政陷于严重危机,并最终失去执政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2008年民进党失去执政地位以来,由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的巨大成效,得到包括南部民众在内的台湾民众,越来越广泛的支持、欢迎,民进党在两岸关系问题上的被动局面更为严重,不仅是民进党谋求重新执政的最大障碍,而且即使民进党侥幸重新执政,肯定还将因此深陷危机之中。但是,迄今民进党各派系都没有放弃“台独”立场的迹象,而都试图在坚持“台独”立场的前提下,通过运用谋略,争取在两岸关系上变被动为主动。蔡英文的“新论述”,就是最具代表性的表现。
民进党在两岸关系问题上的被动局面,首先并直接表现于在岛内和国民党的较量中。实际上,直到2008年失去执政地位之前,民进党在两岸关系问题上与国民党的较量中,并没有处于明显的被动局面,甚至通过“抹红”国民党,制造相关议题,而具有相当主动的地位。但在2008年以后,由于国民党改变了两岸关系政策,特别是随之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新阶段,并且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效,导致民进党在两岸关系问题上迅速陷于被动局面。2010年4月,蔡英文在与马英九关于ECFA问题的辩论中失败,就是重要的标志。为了争取在两岸关系问题上,重新获得针对国民党的主动地位,消除重新执政的最主要障碍,蔡英文的相关谋略在其“新论述”中已有清晰表现。主要是,以空洞、夸张的所谓“国际战略思考”、“稳定亚太区域安全”等,取代“九二共识”,做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接过台湾民众支持、欢迎的保持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两岸经贸合作、交流等主张;同时,继续“抹红”国民党,称其“和而求统”、“和而必统”,从而建立其坚持“台独”立场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正确性、可行性,以欺骗和争取台湾民众,实现变被动为主动。
民进党在两岸关系问题上与大陆的较量中,始终处于严重的被动局面。前述民进党深陷其中的两岸关系的怪圈,即坚持搞“台独”,就必然与大陆对抗;而与大陆对抗,“台独”就决无可能成功,正是民进党严重被动局面的表现。对于民进党最为严重的是,这一在与大陆较量中的被动局面,不仅直接决定了民进党在与国民党较量中的被动局面,而且还决定了民进党对内、对外政策,必然的全面被动局面。蔡英文和民进党的新潮流系当然十分清楚,只要不放弃“台独”立场,就不可消除民进党在与大陆较量中的被动局面,但他们却幻想,通过谋略运用,大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容忍“台独”,从而至少可缓解民进党的被动局面,减少民进党重新执政,甚至持续执政的障碍。蔡英文的“新论述”鼓吹的“和平台独”,就是其谋略与幻想的集中表现。鼓吹“和平台独”,实际就是要测试大陆对“台独”的容忍程度,同时还企图通过“和平台独”,争取台湾民众支持,并以此向大陆施加压力,迫使大陆容忍“台独”。
新潮流系是民进党内最善于运用谋略的派系,蔡英文的“新论述”就是他们运用谋略的集中表现。在“新论述”中运用的谋略,概括地说,就是“退一步,进两步”,其具体表现就是在不放弃“台独”立场的前提下,争取减少与大陆的直接对抗,并接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等主张,以实现缓解民进党在与国民党较量中,尤其是与大陆较量中的被动局面,减少民进党重新执政、持续执政的障碍。“台独”是民进党“退一步”的底线,也是“进两步”的目标;而所谓的“和”则是“退一步”的表现,也是“进两步”的依托。总之,做为“和平台独新论述”,蔡英文的“新论述”充分表现了新潮流系惯用的“退一步,进两步”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