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只要抱着“台独”,就不可能有两岸政策的调整 没人怀疑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是需要调整的,民进党也清楚知道两岸政策在台湾地区大选中的重要性,这本是华山会议的初衷,却没能得出有意义的成果,究其原因,民进党至今无法放弃“台独”理念,可谓根本。所以,尽管有了谢长廷去年10月的登陆参访,有了今年谢长廷维新基金会与大陆涉台智库公开举办研讨会,有了赖清德、陈菊两位重量级台湾直管市长的访港与登陆,有了这些彻底改变民进党与大陆之间交流与对话的政治环境,也有了民进党构筑多年坚固反大陆、反两岸政策主张的分裂,但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表现出的左右仿徨与举步维艰,仍然没有得到改变。
已经有了两次登陆经验的民进党大佬谢长廷日前在与美国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东亚安全专家会谈时说,民共过去没有互信基础,但经过去年10月的“开展之旅”及今年6月的“香港会议”,已建立初步的互信,应珍惜这个基础,谋求双方互利,和平发展。谢长廷正面看待民共互动与两岸关系发展的态度值得肯定,但这一表述显然过度夸大了民进党与共产党关系的发展。近年来,民进党内两岸政治论述逐步多元化,不再是“台独论述”一统天下,但都只是策略性的调整,作为一个政党,民进党不仅政治立场没变,而且其内部政治精英的基本政治态度也没有改变。国台办发言人杨毅在高雄市长陈菊二次登陆时特别强调,大陆对民进党的政策没有改变,只要民进党不改变“台独”主张,大陆就不会与其发展党际关系。两岸或两党建立互信最基本的政治基础是承认与支持“九二共识”,而民进党至今也没有承认“九二共识”,所以民共两党间根本不可能有任何互信。杨毅的表态也是在告诉外界,民进党人士个人与大陆的互动,与党与党之间往来互动性质不同,民进党不要让台湾民众误以为:不承认“九二共识”,民进党也可以处理两岸关系,或民进党执政,两岸关系发展不会恶化。
再从民进党的发展轨迹来看其近期两岸政策辩论中焦点散漫的原因,不难发现,所谓的论述,对于民进党来说都只是技术性问题而已,历史上,只要民进党认为两岸政策有调整的必要,论述从来不是问题,只是当前调整两岸政策是否具有急迫性,却未必是党内大部分政治人物的共识,又或者从自身利益角度考虑未必愿意支持,这或许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在第二场华山会议中,受邀出席的国民党前“国安秘书长”苏起建议民进党放弃“台独”,但“台独基本教义派”认为“台独”是民进党的底线,没有“台独”就没有民进党。果真如此吗?翻开民进党的历史,它也并非就是天生的“台独党”,其成立之初以“民主自决派”为主,后来经历了一定的转型,才以1999年识时务推出的“台湾前途决议文”为标志,演变成了如今这个以“台独”为党纲的政党。所以,民进党的改变并非无可能,如今“台独”已经不合时宜了,为何还抱着这个包袱让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