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帮美摆脱泥沼的人”
钱德拉塞克兰告诉我们,在奥巴马政府中,认识到在上述情况下企图动用武力将会无果而终的一个重要人物,就是已故的理查德·C·霍尔布鲁克(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问题特使——本网注)。他2010年12月死于动脉破裂。霍尔布鲁克是其同代人中最具天赋、给人印象最深的外交家。
在阿富汗问题上,尽管机会渺茫,但霍尔布鲁克希望认真地尝试与塔利班协商比解决问题的方案。然而,他从未获准做出努力。奥巴马总统支持诉诸武力,赞成彼得雷乌斯将军倡导的所谓反叛乱理论。他个人也不欣赏霍尔布鲁克。而副总统拜登发现霍尔布鲁克是个自我中心主义者。(霍尔布鲁克是个缺乏安全感的人。他任性的行为又体现出了这种不安感。但那些欣赏他天赋的人则学会去忽视这一点。)包括彼得雷乌斯在内的将军们对取胜更感兴趣,而非简单地解决问题。他们对霍尔布鲁克提出的谈判建议不屑一顾。而霍尔布鲁克的去世让美国失去了最能帮助该国摆脱阿富汗泥沼的那个人。
钱德拉塞克兰的著作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不仅囊括了有关阿富汗战争各个方面的内容,还加入了新的见解。
其中描述的大量细节令其真实可信,具有严肃性。作者于2009年至2011年任《华盛顿邮报》通讯员期间曾十多次造访阿富汗,与海军陆战队队员在南部的赫尔曼德省呆了很长时间。钱德拉塞克兰用多个章节描写了身处战争中的人物。他使用的主要写作技巧是为读者介绍那些观点和行动都可让书中故事增色不少的战争参与者。最令人感兴趣的人物之一是驻外机关事务局官员约翰。凯尔·韦斯顿,时任海军陆战队政治顾问。梦想破灭的韦斯顿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工作7年后离开了驻外机关事务局。
这可谓是对美国的做法进行的不同寻常的直白批判。
“小美国”成为阿战隐喻
读者还可以从书中了解到美国及其盟国在指挥战争方面的混乱状态。高层没有发出如何发动战争的重要指令。陆军打了一场仗后,海军陆战队也步其后尘,然后英军又发动了第三场未产生效果的小型战斗。由美国国际开发署发起的旨在赢得阿富汗民心的国内项目也因缺乏后续跟进而最终流产。
以“敢作敢为、身先土卒”著称的指挥宫斯坦利·A·麦克里斯特尔将军本应在2099年初接管阿富汗战争后组织各部门协同合作。奥巴马总统也在2009年年底派给他一支由3.3万人组成的冲锋部队。但当时麦克里斯特尔却因在接受《滚石》杂志一名记者的采访时嘲笑拜登及其他人而在6个月后被解职。彼得雷乌斯暂时填补了他的宅缺,直到2011年离开部队担任中央情报局的局长。
钱德拉塞克兰这部著作的名称来源于美国在阿富汗实施的第一个民间项目。它是对美国在阿富汗做出的带有缺憾的所有努力的-种隐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查希尔·沙阿领导的政府聘用曾负责监督修建胡佛坝和圣弗朗西斯科湾桥的大型工程建筑公司雷蒙德莫里森克努森建筑公司在赫尔曼德河上修筑大坝,采用浇灌技术把该河的河谷变成了一片良田。该公司当时为员工修建了一个小镇。镇上盖起了门前铺有草坪的白色水泥房子,还有一间供人们在晚上玩牌、每周跳方块舞的俱乐部。他们还建起了一个出售罐装冰可乐、包装好的美国食品、牛仔服以及牙膏的商店和一家诊所。阿富汗人把这个地方就称作“小美国”。
水坝和灌溉工程于20世纪50年代如期完工,但有一个缺陷从一开始就应该被人们发现——耪尔曼德河河谷的下层土壤不具有渗透性,灌溉用水因而无法完全滤过那里的土层,而是聚积在土壤表面。当水干了以后,沉淀下来的盐分就破坏了可用来耕种的上层土壤的肥力。农民们抱怨说,他们的粮食产量每年都在减少。在这种盐碱地上能够存活的一种植物是罂粟。阿富汗因而成为海洛因这种受到诅咒产品的主要供应国之一。而赫尔曼德河河谷则已成为了年轻的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和他们的塔利班敌人进行浴血奋战的战场。(普利策奖得主尼尔·希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