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纳波拉学校的一切完全不是天真的孩子所想的那样。“我的自豪感很快就变成了失望。”科提拉在描述就读的那些日子时说,“我们每个人都非常想家,每天晚上睡觉前都泣不成声。” 学员们被要求一遍一遍地爬越障碍物、攀登危险的石头墙,每天数小时不停地训练,直至精疲力竭。如果学员在训练当中犯了错或是对错了一句口令,面对的惩罚是极其严厉的,饿饭或是不盖被子待在室外过夜都是常有的事。
第一家纳波拉学校成立于1933年4月20日,那天正好是希特勒的生日。到1945年二战结束为止,纳粹德国在本国和其它国家共建立了43所纳波拉学校。校址多为城堡、军事学院和废弃的修道院。在这些学校中,有1所专门培训女学员,还有3所建在被占领的挪威和丹麦,目的是向北欧各国青年灌输纳粹思想。平均每所纳波拉学校招收400名学员,但只有四分之一的人能够毕业。学员们被分成若干连和排,由穿军装佩带军衔徽章的教官负责指导。
前后共有1.5万多位少年被送进了纳波拉学校,他们在那里接受训练以希望熟悉和主宰一个纳粹统治下的世界,但事实上这样的世界从未存在也永远不会建立起来。纳粹德国覆灭的时候,纳波拉学校的学员们看到自己的城市满目疮痍,自己的祖国被原本应属于劣等民族的人占领着。一位作家收集了许多纳波拉学校受害者的证词并出版了《纳波拉学校的遗产》一书。书中写道:“当年学员们的个性被摧残了。在纳波拉学校的经历让他们远离现实社会。纳粹向这些青少年展示的世界完全是荒谬和不切实际的。”
尽管当年纳波拉学校的学员中,有少数人坚信他们有可能迎来功成名就的一天,但是对于其中的大部分人来说,纳波拉学校留下的是折磨他们一生的耻辱印记。他们原本会被塑造成天之骄子,如今却成了记载希特勒恐怖独裁的活化石和目睹纳粹德国黄粱美梦破灭的见证人。纳波拉学校的孩子们遭受的痛苦难以被人理解,他们背负着纳粹的骂名,不得不学会隐藏自己的伤疤和昨天。直到有一天,他们决定洗清自己的污点,质问残酷的现实,控诉野蛮的行径,把纳粹灌输的思想从头脑中抹去——他们要为自己做主。(编译自俄罗斯《历史档案》杂志 (俄)尼古拉 西多罗夫 李有观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