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快武器自造步伐,提高“国防”自主能力。
今年,扁当局和台军想方设法加快武器装备自造步伐,提升所谓“国防自主”能力:
一是力图改变台湾军工生产困境,8月,台当局在台北举办了两年一次的“国际航天科技暨国防工业展”,此次“台北防务展”,岛内军工企业乏善可陈,自制装备毫无新意,所以,扁当局极想改变这种困境。
二是建立本土武器生产基地,改进和加强已有军工企业建设,为加快自制武器创造条件。
三是增加自造武器经费和数量,减少对外军购。目前,台军武器大约只有30%来自岛内自制,多数则由外购,台“国防部”决定在2017年前将购买岛内武器增加到60%,准备从今年预算中拨出673亿元新台币——约占军费开支总额的22%,用于采购台企制造的武器,并将在2011年提高到906亿元新台币。
四是抓紧正在自行研制武器的形成与利用。目前,台企正在研发的武器有:“天剑-2A”反辐射导弹、“万剑”灵巧炸弹、“雄风-2E”巡航导弹、“雄风-3”型导弹,“石墨炸弹”等,争取早日投入使用。
五是陈水扁下令研发核武对抗大陆,“用核弹为自己保命”。国际军事专家一般地把台湾列为“有能力发展核武器的地区”,并称台湾现储有低于两公斤的?和低于两吨的铀,这些都是制造核武的原料。但台湾是否能制造出核武,人们正拭目以待。
六、台对外军购不惜血本,越演越烈。
2007年,扁当局不惜血本,外购军火越演越烈,台军费“总预算”达3100亿元新台币,6月22日,又提出了2008年军费“总预算”突破3500亿元新台币,大约占台湾GDP的3%,是历年来最高数目,比2007年增长了15%。其中军备预算增加200亿元,台外购军火主要来自美国。
七、台乞求美日支持庇护,美日台军事合作日促紧密。
今年,台美日为了各自利益,台与美日向“准战略同盟”关系日益靠近:
一是美台建立了军事热线,台军“衡山指挥所”的战情系统已完成与美军太平洋总部联机,美台24小时军事热线正式开通,为双方军事合作提供了条件。
二是台军今年的“汉光23号”演习,美军派出了以前太平洋舰队司令布莱尔率团27人来台全程进驻“衡山指挥所”,观察“指导帮助”,并分别到台各作战区了解备战指挥情况,同时,美军还派出一个专家团来台评估台军的“精神战力”,了解台湾是否有自我防卫的意志,战力能否持久等情况。
三是台日军事合作进一步升温,由秘密转向公开,日对台援助方法可能有五种:(一)伙同美国向中国施压;(二)提供情报资源;(三)提供军事基地支持;(四)提供战斗和后勤支持;(五)实施牵制行动。
台军高层评估,台海若开战,美国不支持,台军必败。但最近台“驻美代表”吴钊燮坦承,根据“与台湾关系法”,美国“有义务”提供足够的防御性武器给台湾,但没有义务为台湾出兵打仗。(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