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不幸,民进党和蔡英文采取了驼鸟政策,蓄意避开两岸关系,自以为凭借个人的人脉基础可以赢得选战。这样一来,当中间选民站到蓝营一边对国民党马英九当局2008年以来发展两岸经贸的政策抱以希望时,民进党的败局就铸定了。不仅如此,民进党还曾经大力攻击马英九的两岸政策,抹黑“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其产生的恶劣后果,当只有民进党自己知道,由蔡英文吞下。
时隔4年后,蔡英文雄心再次升起。当然,这一次她得重新争取到党主席高位后才有施展抱负的机会。这不得不由人们再次为她担心,因为她的根本政治思路与作派经过几年时间的淘洗并未洗去原有气息。
据悉,台湾的“七合一”选举将于今年年底的11月29日进行投票,要选举包括所谓“直辖市”的市长、“直辖市”议员、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市长、乡镇市民代表、村里长等,是一次地方及基层领导权力的大争夺战,足以媚美2010年底的那次“五市选举”战。民进党内现在进行的党主席位置之争,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年底“七合一”热身。党主席苏贞昌与蔡英文、谢长廷形成三强格局乃由各自背后代表的派系势力所决定,他们所持的有关两岸的政治理念,除了谢长廷能代表一部分“改革派”思想外,苏与蔡仍旧守在民进党基本立场原地打转。
难怪民进党内有人分析,“苏、蔡两岸见解差异不大”,只能凭借各自的人脉关系对12万多党员选票拼个你死我活。相反,谢长廷一派抱持不同政治见解,以他所谓的“宪法各表”或“ 宪法共识”观点在二人间游刃有余。谢派即便在选战中略显孤僻,但他的作用却可以给民进党留下深刻的印象。
党魁之争尽管如此,严酷的两岸政治现实对民进党领导人提出了无可躲避的挑战。党主席争夺战一结束,民进党就得部署年底“七合一”,就得再一次面对两岸政策的问题。与国民党较量,拿民进党现在的气势,明显地力有不逮。
放眼看一看目前两岸关系的发展,与4年前比,已经完全不是一个挡次了。2月18日,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到达北京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面,谈到的一个中国框架,为两岸关系现状定了基调,那就是:“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我们同属一个国家、同属一个民族从来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
习近平还强调了愿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解决两岸政治分歧问题并作出合情合理安排。这次会见的成果,被普遍地解读为是一束射向两岸将来的曙光,照亮通向一个中国统一的大道。两岸关系已经不仅局限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对话与交流。两岸政治当局的对话与谈判将讨论两岸政治整合的问题,要为台湾的未来作出“合情合理安排”。这种两岸关系的晋级,就是民进党吃力的台阶。
所以,民进党主席竞争,虽然由苏、蔡二人排除较为开明的谢长廷而各自卖弄,但是不论谁胜出,都得正视上述两岸关系深化发展的格局。历史上看,民进党善于搞选举,但那有一个前提,就是民意可操弄。现在,台湾的大多数民众正在看清两岸大势,弄懂并支持一中框架,知道只有两岸和,方可中华兴。民进党要继续操弄民意不是很容易了。因此劝告民进党,从现在起还不晚,开始从上到下改弦更张,抛弃旧有的“台独”思维,以与时俱进的态度面向大陆,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两岸政策,满足能促进一中框架圆满发展的需要。只有如此,民进党才能有可能在“七合一”选举时有所建树。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十分坚巨的任务,但这个任务无论怎样艰巨,民进党都必须正视。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