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政治

苏贞昌耐人寻味的“超越”

2012年06月12日 09:12: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其次,能否真正达成“超越蓝绿”,实现“朝野和解”,更是事关台湾未来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民进党台湾地区领导人初选落败后,苏贞昌曾提出“超越蓝绿、规划将来”,如此台湾才有希望。苏贞昌更表达了对台湾地区未来新领导人的期待:“能超越蓝绿,在社会上营造出公平、安全、信赖”,“凝聚民众的力量,让台湾人人有笑容、有幸福”。苏贞昌的这番表态,当然很理想,也很吸引人,但问题是,如今马英九已经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而外界普遍期待的“马苏会”能否真正实现,能否真正达成“朝野对话”和“朝野共识”,决定权操之在国、民两党之手,决非单方面所能掌控。 

  从岛内形势来讲,“超越蓝绿”确实是势所急需。眼下岛内的经济已深陷困境。马英九当局深陷油电双涨、美牛开放和开征证所税3大泥淖,这3个困局让马当局疲于奔命,四处灭火,也让台湾百姓民怨沸腾,苦不堪言。而民进党又表现得如何呢?民进党不但没有为马当局分忧之心,却有见猎心喜之意。一方面对国民党大加挞伐,另一方面对本已高烧的民怨四处煽风点火,造谣滋事,唯恐天下不乱。民进党虽然口上高喊“超越蓝绿”,在手上却“撕裂台湾”,这样一种心态和行为,充分反映了民进党多年来一贯的落井下石的卑劣行径。 

  从台湾长远发展来看,全球经济格局已然丕变,台湾地区竞争力逐渐流失,长期的蓝绿对立又使得台湾在发展方向上进一步陷入“迷航”困境。如何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自由化的浪潮,如何面对政治经济不断崛起的大陆。这些事关台湾未来发展的大政方针,“朝野”政党往往基于选举政治的考量,互相攻讦,难求共识,最终蓝绿对立导致政策屡受制肘,经济衰退,民不聊生,受苦的是广大普通百姓。 

  因此,“超越蓝绿”真正实现“朝野和解”,已经是“朝野政党”打破“零和博弈”,同心协力谋求台湾健康永续发展的迫切需要。通过台湾媒体近期所做民调显示,有高达66%的民众期待“马苏对话”,这反映出岛内民意对蓝绿长期恶斗,以致元气虚耗、在国际竞争中节节落后的忧心,也反映出台湾民意渴望停止政党内斗,共谋发展的强烈愿望。可是,面对台湾未来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人民求稳定求发展的呼声,“朝野政党”真的可以放下政治版图的争夺握手言和吗?在台湾选举至上的政治环境下,恐怕知易行难。 

  这其中的难处不仅仅在于近20年来台湾“民主政治”走过的“蓝绿对决”、“朝野对立”的坎坷之路短期内很难弥平,更为重要的是,台湾“朝野之争”的焦点在于台湾定位,也就是“统独”之争。而这种事关台湾定位的对决,往往因为政治层次太高,在政治立场上很难有回旋妥协的空间和余地。而由此导致的“族群对立”、“省籍矛盾”等社会分裂也更为深重。从这个意义上讲,未来苏贞昌领导下的民进党如果仍然不能在“统独”问题上与国民党进行直接、有效的对话,国、民两党不能在两岸议题上最大程度达成共识,那么“朝野对立”的焦点就不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其对台湾社会的消极影响就很难从根本上消除。 

  应当说,透过“朝野政党会议”等方式寻求真正的“台湾共识”,已经是“朝野”都无法推卸的责任。马英九和苏贞昌的新任期刚刚开始,国、民两党又一次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未来两党能否在“统独”议题上,在攸关台湾未来发展的大政方针上真正实现破冰融合,成为考验两党政治智慧的一大难题。

  值得关注的是,近日马英九已经率先伸出了“举行政党领袖会议”的橄榄枝,现在是考验苏贞昌是否真正能实现他“超越蓝绿、规划将来”承诺的关键时刻。从目前来看,苏阵营还处在“礼貌性”的请益、拜访阶段,后续苏贞昌能否以更加谦逊的身段,以更大的格局观和更大的合作勇气来促成“朝野对话”将成为其跨出“超越蓝绿”的第一步。 

  可以说,苏贞昌“超越”的理念既是目前民进党发展所迫、台湾未来发展所需,同时也是他提升自己政治层级的机会。苏贞昌要想真正“超越”,还须迈出实质性的第一步。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张洁]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