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苏贞昌在接任台湾最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后,同样也是为了为自己的台湾地区领导人初选和正式选举积累政绩,在“新潮流系”的“蔬(苏)菜(蔡)配”设计和支持下,与副负责人蔡英文一道主导了对两岸经贸交流具有一定开放性的“经续会”,其中一些内容就是来自其前任谢长廷。陈水扁虽然有所不悦,但在自己的贪腐案已引发了规模巨大的“红衫潮”,及陈水扁办公室确也遭受两岸开放的巨大压力之下,而不得不收回反对态度。
因此,陈水扁为了斥责“四大天王”要与自己进行“切割”,而要在“政绩”方面将谢长廷、苏贞昌、蔡英文与自己捆绑住一起,其实是最不具有说服力的。因为恰恰相反,他们曾经在两岸经贸政策方面,有意与他作出一定的区隔。
陈水扁为了阻止蔡英文与自己进行“切割”,又列出一系列“切割失败”的例子,来作为他的谬论的左证。但恰恰相反,如果2008年谢长廷不是与他“切割”,可能输得更惨。在蔡英文接任民进党主席之后,如果不是与他保持一定距离,亦即只是支持他的司法人权,并不为他的贪腐案件本身鸣冤叫屈,就不会获得几场地方性选举的小胜,及五市选举的持平,把民进党从谷底拉抬了上来,而且竟然能把自己的民意支持度抬升到与马英九不相伯仲的地步。
实际上,正如“新潮流系”大佬林浊水的文章所言,2005县市长选举和2008台湾地区领导人、民意代表选举,民进党全是因笼罩在陈水扁阴影下才兵败如山倒。2005至2008年间只有2006台北市长选举算是稳住阵脚,谢长廷选票是3年中唯一比上次选举成长的,而台北市议员选举更是成绩斐然,绿营竟成长了3席,创历年最多的席次。这唯一一次值得肯定选举中谢长廷坚持的策略正是和陈水扁明确切割,甚至强调陈水扁如来助选就像请许纯美助选一样。这对选举那么用心的陈水扁当然心知肚明,那么他为什么明知故犯,要求不要“切割”,不怕害了民进党?
陈水扁可说是又拉又打,一方面严厉警告蔡英文等“四大天王”不要与自己“切割”,另一方面又表扬蔡英文“没有再犯2008年3大切割的错误,这是好的开始”,说到底还是恐慌蔡英文会与自己作出“切割”。陈水扁是明知而故犯,显示他已陷入了一个两难的焦虑:如不“切割”固然会害了民进党,若因此败选,将使他期望的“特赦”落空;但如不黏住民进党并让民进党承诺“特赦”,到时民进党胜了却不理他,民进党胜对他又有什么用,于是情急之下只好先硬黏住民进党再说。
陈水扁被关怕了,极为希望蔡英文能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并在就职后马上颁布“特赦令”,将他“特赦”出狱。但他在这篇“狱中札记”中却又假惺惺地说自己“从未要求蔡英文当选后给我‘特赦’”。过去他就多次要求蔡英文给他“特赦”的承诺,除了是委托到狱中探望他的人发话之外,自己也亲笔撰文公开提出此诉求。这正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