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姚志胜:保钓取得重大进展 两岸应商合作开发

2013年04月22日 14:29: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三、中国已掌握钓岛问题的主动权 

  这一轮保钓运动,大陆不仅多次派出海监船和渔政船展开巡弋钓鱼岛海域,更直接持续采取宣示主权的军事作为,实际上已经改变了钓鱼岛争议的政治情势,已占据争议的实质主动权。 

  去年10月16日,大陆军舰已经首次在离钓鱼岛80公里的最近距离驶过钓鱼岛,多次穿越美日想定的第二岛链围堵线。12月12日,大陆又首次在钓鱼岛进行海空立体巡航。今年4月17日亦即是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的国耻日,中国南海舰队在钓鱼岛海域巡航,中国官方新华社等媒体当天便首先发布有关消息,显示中方对钓鱼岛维权巡航已进入常态化的新阶段,中国在此区域进行常态化的巡航,完全是根据自己的训练、执勤需要来安排的,是中国在保钓维权的转折点,也是向日本发出明确信号,中国如今众志成城,国力军力强大,在钓鱼岛争端上日本必须采取现实的态度,寻求妥善的解决途径。 

  四、合作开发资源 造福两岸人民 

  保钓形势朝有利中国方向发展,为两岸共同开发钓鱼岛周边海域带来转机。 

  钓鱼岛及其相关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是两岸渔民传统的捕鱼作业区,其海底还可能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油田之一,极可能成为“第二个中东”,这些都是两岸人民共同拥有的资源和利益。两岸应以民族大义为重,在钓鱼岛维权开发合作方面实现历史性突破,使两岸形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带动两岸关系发展进入新阶段。 

  首先,两岸应透过海协海基两会,建立两岸行政系统钓鱼岛巡航信息沟通联络机制,以达至两岸巡航相互呼应,展示两岸合作的强大力量;其次,两岸应尽快签署渔业合作协议,并共同为双方渔民护渔护航;第三,两岸可通过“两会模式”进行正式协商,成立合资公司,进行钓鱼岛海域的能源探勘、开发;第四,两岸可将钓鱼岛、东海列为共同的生态观光旅游的重要据点,协商签署协议,将其纳入海协海基两会会谈的内容。 

  总而言之,在钓鱼岛问题上,两岸同属一个民族不说两套话。两岸在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上可以各有宣示,但需要在政治原则方面有所默契,应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维护共同主权和民族利益。(姚志胜 全国侨联常委、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常务副会长)

[责任编辑:高斯斯]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