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民进党人士忽略两岸关系的与时俱进与攸关台湾经贸发展的关键重要性,在犹豫与忐忑之间徘徊;在拖延与不定之中却步;在前进与后路之间难定;在美日与欧盟之间无援;在蓝营与大陆之中争斗。这样的结果,八十多万的选民,选择了能够使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马英九,蔡英文就在她内行,却不敢就位的两岸关系上败下阵来。事后民进党检讨败因,也承认是败在两岸关系之上。
如今,民进党刚恢复成立“中国事务部”,并请来专长经贸领域的学者洪财隆来负责两岸关系方面,可以看出民进党对两岸关系的重视与想要有一番新气象。不过,最重要的是,民进党要如何改变过去保守、本土、恐中、抹红、拉美、靠日的态度,找到新的出路,才能在两岸事务上迎头赶上,赢得选民的信任和支持。
改变选举操作的态度。民进党是一个靠选举起家的政党,对选举是很在行的。但正因为以此为傲,反而予人只知选举操作,却忽略选民不断进步与精于选务观察的能力。过去民进党在地方首长选举或民意代表选举,时有斩获的机会,亦在“总统”选举赢得两次的胜选。
但在去年和今年一月中的“总统”选举期间,民进党就难以靠选举操作而获得胜选,其关键在于,“安定牌”与“两岸牌”的操作不当所致。也就是“安定牌”,民进党还不能脱离蓝绿对抗的死胡同操盘手法,因而使选民不敢选一个不能安定内部,不能团结民心的蔡英文;“两岸牌”民进党提不出有骨有肉的两岸有效政策,所提出的“和而求同,和而不同”、“从世界走向中国”等,予人只是口号,不切实际的宣传之作,既饶口也不务实。
民进党惯常运用这种宣传式与行销式,再加上攻击、中伤、抹黑、栽赃等污名化手法,看在选民眼里,自然自会有所选择,岂会随之而起舞呢?因此,民进党若不改变选举操作态度,从务实、清新、政策、牛肉等面向来改进,则未来的选举,将还是难逃选民的检验,胜出不易。
所谓“态度决定高度。”民进党人士应该能够深凛这句话的意涵。我们期待民进党能够做一个积极、正面、健康的反对党,为台湾的出路与发展,找到可以疗治的方法,使台湾更好、更美、更有机会。果若如此,台湾的政党政治将会更成熟稳健,人民选择支持政党的机会将会更多元化,这是台湾之福,亦是人民的期待。民进党人士想得通吗?(李华球 台湾“政策研究基金会”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