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斗争?合作? 扁谢关系日益微妙有突变可能

2008年01月07日 11:17:00  来源:
字号:    

  但是,扁与谢的个人政治经历不同、政治性格不同、历史责任不同,所以,扁谢二人也不可能完全融为一体,不可能完全没有矛盾。即使战略目标完全相同,战术手段也会有不同。最为明显的是,扁与谢在两个方面比较不同。

  一,谢刻意拉开与扁的大陆政策的差距。扁用毁掉两岸关系的姿态操弄选举,这一点谢不能跟上,因为谢分工不同,需要留下后着,留下如果执政必须与大陆打交道的回旋余地,不能完全不管不顾。对这一点,扁未必不理解。

  二,谢刻意拉开与扁的经济政策的差距。扁在最后关头已经知道经济破局,所以其采取抛弃经济政策的措施,一味以极端政治来掩饰。谢不敢这样做,这样做的话,将无法执政,无法面对现实。所以,谢比较希望可以制定积极一些的经济政策,乃至制定积极一些的两岸经贸政策。

  正是因为这两个方面的不同,使得谢蒙上了新的面纱,给人朦胧的感觉,比起扁的七情上面,谢的模糊一些的面目,使人多了很多的猜测,甚至是很多的期望。

  舆论认为,如果谢长廷赢得选举,势必要走自己的路,势必要与扁分道扬镳。这样的猜测是符合一定规律的。但是,不要期望谢完全能甩掉扁的制约,完全走自我独行的路。因为有这么几条“铁链”是谢无法挣脱的。

  一,今次谢的赢并非靠自己的政治魅力,而主要靠扁的特别的选举手段,这就意味着谢先天不足,后天也无法调和,即使执政也不可能甩掉扁的约束。扁一定是谢的“太上皇”,谢无法摆脱被驾驭的痛苦局面。

  二,今次谢的赢仍然得益于民进党内极端的路线,事实已经证明,谢推出的一些看似比较理性的主张全部覆没,没有起到任何有效的作用,即使上台,谢的底气也会不足,无法拒绝民进党的极端要求,不敢违背民进党的基本利益。

  三,今次谢的赢还是依靠极端的意识形态,所以,谢执政之后不会立即大刀阔斧地修正如此偏激的意识形态,还会纵容下去,养虎遗患。健全的两党政治不可能在谢的手中完成,谢随时会被极端意识形态绑架。

  中评社说,是否可以下结论:选举前,扁谢合二为一。选举后,扁谢一体两面。扁谢之间,不管有什么矛盾、有什么心结,有什么冲突,两人实在摆不脱命运共同体的局面,另外,两人目前也未必愿意摆脱。

  作为谢长廷,无论从任何角度思考问题,都必须着力摆脱扁的牵制才是,要不然,走不出束缚,这是政治大忌讳。所以,谢一直在窥视机遇,一旦发现有空隙,谢立即伸出头来,力图表示自己与扁的不同。可惜,这样的机遇太少,太难得。偶尔一次两次,机会稍纵即逝,谢也力图有表现,但是,根本不可能表现得出色。

  连谢的政治盟友李登辉对谢的表现也很失望,且是从高度期望跌落的,李忍不住批评说,谢不敢说出政治主张,打动不了民众。李知问题所在,所以,公开批扁绑架之。纵然如此,谢无可奈何,一旦登上扁的战车,谢就身不由己了。

  公平地说,扁有绑架谢的一面,谢更有心甘情愿被绑架的一面。谢有两个自以为是的妙计:一,让扁做恶人,自己做好人。二,让扁处理大问题,自己检大便宜。如是,谢对扁的依赖性就远远大于自己独立性,这样一开局,就没有好的结局可期待了!台湾媒体指谢是温水煮熟了的青蛙,真是形象得很!

  不过,台湾的浅碟政治结构决定了台湾政治结构的高度不稳定性。变,是台湾政治生态的一种常态性表现。扁谢关系无论是长期稳定或者暂时稳定,都会有变的可能。如果只看到不变,而忽视了变,就容易陷入假象之中。展望今后一段时间,中评社指出可能导致扁谢关系发生突变的因素有三:

  其一,“立委”选举结果极为不妙,激起绿营高度反弹,党内势力逼迫陈水扁靠边站,谢长廷获得出头机会,必须做出全面切割。这样的机遇有没有,不知道。

  其二,“独”派势力发生激烈内斗,一分为二,互不兼容,主流力量需要谢长廷与扁全面切割。这样的机遇有没有,也不知道。

  其三,谢长廷为个人利益考虑,不管不顾,拼死一搏,在2008年选举获胜之后对扁出重手打击之,力阻扁成为民进党的精神偶像和教主。这样的机遇有没有,更不知道。

  中评社记者林淑玲分析说:陈水扁所操盘的“立委”选举,完全向深绿倾斜,如果民进党大败,谢长廷一定要赶快把路线往中间位移,避免重蹈“立委”选举覆辙,才有可能胜选。在做法上,除了两岸政策往中间走,宣布开放陆资、解除对大陆投资上限;另外就是让“入联公投”“虚化”,缓和两岸、台美紧张关系。“立委”选后,谢长廷选情发展的最大关键,便在于他敢不敢跟陈水扁翻脸,在扁应该为“立委”选战失利请辞下台时,逼他交出党权?

  可以知道,这一个时间点,也是扁谢关系的重要观察点,变与不变,到时完全可以看出苗头。 


 

[责任编辑:张弛]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